孙秀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孙秀


  孙秀
孙秀(?—301或302),字彦才,中国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权弟孙匡之孙。初为吴前将军、夏口督,后降晋,官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历史传记


  孙匡之孙,孙泰之子。吴国前将军、夏口督。孙秀因身为宗室而拥兵在外而使吴主孙皓意不能平,后孙皓于建衡二年(270)遣何定率五千人前往夏口游猎,孙秀因听信民间流言而以为孙皓将图己,遂携妻子及五百亲兵降晋,在晋官至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孙皓得知后大怒,将孙秀改姓为厉。及孙皓降晋,孙秀向南而哭,且言“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因此得到朝廷的赞赏。永宁年间(301-302)卒。其子孙俭官至给事中。

演义传记


  晋骠骑将军。晋灭吴后,孙秀于退朝时哭道:“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沈伯俊解读《演义》中孙秀段落


  《三国演义》第120回写到西晋大举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喜讯传到洛阳,西晋君臣皆贺;然而,骠骑将军孙秀退朝以后,却向南而哭曰:“昔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立基业;今孙皓举江南而弃之!‘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般读者可能感到难以理解:这位孙秀究竟为何与众不同,为什么要为孙吴的灭亡而悲哀哭泣呢? 查《三国志?吴书?宗室传》,孙秀系孙策幼弟孙匡之孙,他以宗室至亲身份,曾任吴国前将军、夏口督,手握兵权。由于吴主孙皓对他心存疑忌,为了避免被害,他于建衡二年(270年)带着妻子亲兵投奔晋国。晋武帝司炎为了争取人心,以孙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给了他很高的礼遇。尽管他在晋国当了高官,但仍有故土之思。因此,一旦听到吴国灭亡的消息,他便情不自禁地悲从中来,流着眼泪发出了上述感慨。那段话中的“讨逆”指孙策。兴平二年(195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孙策离开袁术,渡江南下,其身份仅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短短三四年间,他就夺得江东大片地区,为孙吴立国奠定了基础(《三国演义》第15回写到)。
  孙秀
后来,袁术称帝,孙策与之决裂,为此,曹操表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演义》第17—18回写到。以上内容可参见本书《“小霸王”孙策》一文)。从此,孙氏政权占据江东长达八十余年。然而,在暴君孙皓在位的十六年间,由于他骄奢淫逸,滥杀无辜,使吴国迅速衰落,将士离心,百姓怨恨,以至在西晋大举进攻时不堪一击,仅四个月便宣告灭亡。“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出自《诗经?王风?黍离》,乃是东周大夫感慨西周灭亡的著名诗句。孙秀借用这两句诗,对孙吴的灭亡表示了深沉的悲悯。 需要指出的是: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并无孙秀向南而哭这一情节;周曰校本首先增补了这一情节,《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本《三国演义》都加以沿用。近几十年来出版的各种《三国演义》排印本,一般都未对此情节作注,不利于读者理解作品。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