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简介
三国孙亮
废帝,孙亮,孙权幼子,243年生,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在位7年。为臣下孙琳废黜。自杀身亡终年18岁。葬于定陵(今安徽省当涂县内)。东吴嘉平二年,孙权废太子孙和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嘉平四年,孙权去世,太子孙亮即位,大将军诸葛恪受遗诏辅政。
孙亮即位不久,与当时的宗室武卫将军孙峻合谋杀掉了辅政大臣诸葛恪,改由孙峻及其弟弟孙琳辅政。然而,孙峻孙琳都骄横跋扈,甘露三年,因东吴接应曹魏叛将诸葛诞失败,孙琳归罪于孙亮。甘露三年,孙琳逼孙亮退位,改为会稽王。[1]
孙亮-人物生平
继位
孙亮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所以最初他不是太子。然而,他的长兄孙登早年已经去世,而另一位兄长孙和则因被陷害而被废去太子之位,于是孙权便立孙亮为太子。孙权于公元252年4月病死,他于同月在诸葛恪等扶持下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孙权于252年去世,孙亮继位,时年八岁。[2]
孙亮-在位期间
早年大事
孙亮即位时,由诸葛恪、滕胤、吕岱等人辅政。诸葛恪在孙亮继位后便出兵北伐,进攻魏国,但最后因瘟疫而失败。253年,吴国宗室孙峻发动政变,杀死诸葛恪。孙峻出任丞相。
孙峻与孙灸专政
孙峻的政权并不稳定。在他杀诸葛恪后,有多人想暗杀孙峻,但最后均事败被迫令自杀或处死。
255年,孙峻带兵与魏国于淮河一带交战获胜,魏将文钦投降。次年,孙峻派遣吕据等将领进攻魏国,但孙峻在战争期间病逝,由从弟孙灸接掌权力。吕岱亦于是年去世。
孙灸的继任引发了另一次政变。吕据、文钦等人要求封滕胤为丞相。孙灸没有理会他们的诉求,反而杀死滕胤和吕据。另一位将领王?密谋杀死孙灸,亦事败被杀。
废黜
《三国志》裴松之注
257年,孙亮亲政,但施政常被孙灸掣肘。孙亮认为孙灸造成了很大的祸害,于是推行多项措施(如训练少年军)以准备推翻他。同年,魏国的诸葛诞在寿春发动叛乱,把儿子诸葛靓送到吴国做人质。孙灸派兵协助诸葛诞但最终失败。一些参战的将领因为怕被孙灸杀死而投降了魏国。
258年,孙灸发现孙亮想杀死自己,于是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和孙亮一起策划政变的大臣都被孙灸杀死。
后妃:
全惠解,全尚的女儿,253年立为皇后。
孙亮-文献记载
孙亮字子明,权少子也。权春秋高,而亮最少,故尤留意。姊全公主尝谮太子和子母,心不自安,因倚权意,欲豫自结,数称述全尚女,劝为亮纳。赤乌十三年,和废,权遂立亮为太子,以全氏为妃。太元元年夏,亮母潘氏立为皇后。冬,权寝疾,征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并受诏辅太子。明年四月,权薨,太子即尊号,大赦,改元。是岁,于魏嘉平四年也。
闰月,以恪为帝太傅,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文武在位皆进爵班赏,?官加等。冬十月,太傅恪率军遏巢湖,城东兴,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十二月朔丙申,大风雷电,魏使将军诸葛诞、胡遵等步骑七万围东兴,将军王昶攻南郡,?丘俭向武昌。甲寅,恪以大兵赴敌。戊午,兵及东兴,交战,大破魏军,杀将军韩综、桓嘉等。是月,雷雨,天灾武昌端门;改作端门,又灾内殿。
二年春正月丙寅,立皇后全氏,大赦。庚午,王昶等皆退。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秋八月,恪引军还。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于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大鸟五见于春申,五凤元年夏,大水。秋,吴侯英谋杀峻,觉,英自杀。冬十一月,星?于斗、牛。二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二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三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秋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是岁大旱。十二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民饥,军士怨畔。
陈寿三国志
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八月,先遣钦及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灸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据〕闻灸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灸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灸。灸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十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于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于新州。十一月,以灸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侯)〔永宁侯〕。孙宪与将军王?谋杀灸,事觉,灸杀?,迫宪令自杀。十二月,使五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夏四月,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灸所表奏,多见难问,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亮曰:“吾立此军,欲与之俱长。”日于苑中习焉。五月,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之众保寿春城,遣将军朱成称臣上疏,又遣子靓、长史吴纲诸牙门子弟为质。六月,使文钦、唐咨、全端等步骑三万救诞。朱异自虎林率众袭夏口,夏口督孙壹奔魏。秋七月,灸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灸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八月,会稽南部反,杀都尉。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锺离牧率军讨之。朱异以军士乏食引还,灸大怒,九月朔己巳,杀异于镬里。辛未,灸自镬里还建业。甲申,大赦。十一月,全绪子掉、仪以其母奔魏。十二月,全端、怿等自寿春城诣司马文王。
三年春正月,诸葛诞杀文钦。三月,司马文王克寿春,诞及左右战死,将吏已下皆降。秋七月,封故齐王奋为章安侯。诏州郡伐宫材。自八月沈阴不雨四十余日。亮以灸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灸。九月戊午,灸以兵取尚,遣弟恩攻杀丞于苍龙门外,召大臣会宫门,黜亮为会稽王,时年十六。
孙亮-去世
260年,孙亮的封地会稽传出谣言,说孙亮将返回建业?辟;而孙亮的侍从亦声称孙亮在祭祀时口出恶言。经审判后,孙亮被贬为侯和流放,途中死去。据《三国志》记载,孙亮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被孙休派人毒死的。孙亮在位期间,大将军孙琳专权,骄横跋扈。公元258年,孙亮密谋诛杀孙琳,夺回大权。不料密谋泄漏,孙琳先发制人,于9月戊午日带兵围住皇宫。孙亮本要率领少数侍卫冲出去和孙琳拼个你死我活,皇后全氏和近侍都劝说他这是以卵击石,有去无回,他只得坐等孙琳处置。孙琳编织了孙亮的几大罪状,派光禄勋盂宗德祭告太庙,废黜了孙亮,降封他为会稽王。又派中书郎李崇带兵进宫,夺取了印玺,逼迫孙亮夫妇离宫,由将军孙耿押送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居住,时年仅16岁。公元260年,孙琳又将孙亮贬为侯官侯,押赴封地。孙亮于途中自杀。
孙亮史称废帝,也称会稽王。
孙亮-聪明的孙亮
《三国演义》剧照—孙亮
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把浸着蜂蜜的蜜汁梅取来。这个黄门官心术不正又心胸狭窄,是个喜欢记仇的小人。他和掌管库房的库吏素有嫌隙,平时两人见面经常口角。他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这次,可让他逮到机会了。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然后才拿去给孙亮。
不出他所料,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到我的头上,简直反了!”心怀鬼胎的黄门官忙跪下奏道:“库吏一向不忠于职责,常常游手好闲,四处闲逛,一定是他的渎职才使老鼠屎掉进了蜂蜜里,既败坏主公的雅兴又有损您的健康,实在是罪不容恕,请您治他的罪,好好儿教训教训他!”
孙亮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鼠屎的情况,问他道:“刚才黄门官是不是从你那里取的蜜呢?”库吏早就吓得脸色惨白,他磕头如捣蒜,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是……是的,但是我给他……的时候,里面……里面肯定没有鼠屎。”黄门官抢着说:“不对!库吏是在撒谎,鼠屎早就在蜜中了!”两人争执不下,都说自己说的是真话。
侍中官刁玄和张?(bin)出主意说:“既然黄门官和库吏争不出个结果,分不清到底是谁的罪责,不如把他们俩都关押起来,一起治罪。”
孙亮略一沉思,微笑着说:“其实,要弄清楚鼠屎是谁放的这件事很简单,只要把老鼠屎剖开就可以了。”他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大家仔细一看,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笑着解释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这样栽赃,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这时的黄门官早吓昏了头,跪在地上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
可见,我们对于形式复杂难以判断的事物只要全面分析、推理,开动脑筋想办法,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事物的复杂性所吓倒,这样就能正确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孙亮-历史评价
陈寿: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为吴王,立长子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权称帝,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登为皇太子。太子官属有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宾客有谢景、范慎、刁玄等,“于是东宫号为多士”。登生母身分低贱,连其姓氏都末见于史册。孙权所爱王夫人生子和及霸,登常有让位于和之意。孙权赤乌四年(241年)登死。下一年,权立和为太子,不久,封霸为鲁王。权之爱霸,更甚于和,对霸的待遇,同太子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和、霸不睦,大以也分为二部,比较正派的大臣如陆逊、诸葛恪、顾谭、朱据、屈晃、滕胤、施绩、丁密等维护太子,公主鲁班(孙权宠姬步夫人所生的长女,嫁给全综)、全综子寄、杨竺、吴安、孙奇等则想依靠鲁王捞取政治上的好处,所以拥戴霸而“诋毁大子”。一次,权得疾,谴太子到长沙恒王孙策庙祈祷,太子妃叔父家离庙很近.乃把太子请到家中。公主鲁班闻知,乃向孙权进谗,言太子不去庙祷告.却往妃家计议,于是和宠益衰,两派大臣的争斗也更厉害。孙权认为“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乃废太子和,赐鲁王霸死。另立所爱潘夫人幼子孙亮为太子。
以上的事,不只是立谁为太子的问题,而是孙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复杂的反映。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可以拿陆逊同孙权的关系来说明。陆逊是跟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孙权早时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权令逊代颐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实是:孙权不听从陆逊屡求保安太子、降昏王之谏.又相继流放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诛亲近陆逊的吾縻。孙权更“累谴中使责让逊”,使逊“愤而至卒”。逼死了陆逊。
孙权所以逼死陆逊,决不只是因逊维护太子的问题,主要症结在于权认为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根据当时情况,权所以疑忌和逼死逊,约有以下四个原因:
(1)逊“世江东大族”,从祖康,庐江太守,康绩,郁林太守,绩从子绸,选曹尚书。逊族子凯,建武校尉,凯弟胤,交州刺史。陆绩外甥邵为丞相顾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顾邵子谭为陆逊外甥,任左节度,加奉车都尉。谭弟承,奋威将军。逊外甥姚信,太常。可见逊家族姻亲甚为显赫,此为孙权忌逊原因之一。
(2)吕蒙死后,逊一直镇守武昌,声望至隆。吴国权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骘、诸葛谨、潘睿、朱据等将相都与逊交好,特别是逊功高震主,为权所畏忌。到孙权统治的后期,三国疆域大致己确定,权对外攻虽不足,守则有余。即无逊,亦可划江自保,无何重大危险。所以仅只让逊做了几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孙权为身后之计,怕嗣主驾驭不了逊,所以逊等越是拥戴太子和,孙权越疑惑不安。权在逼死逊之前,先剪除其亲党。以后孙权虽然立了幼子亮为太子,但挑选的首辅,却是资望较浅、社会关系比较单薄的侨居大族诸葛恪,就可以说明孙权是不愿从陆、顾等枝叶繁茂的江东大族中选择辅政者的。从史书记载上看,孙权于武多文少的吕蒙、凌统、朱然等死后,极为哀悼伤怀。可是他不仅逼逊致死,并且还追诘逊子抗。这不是由于猜忌逊,还是什么呢?
(4)还有一个不易被人们发觉的因素,即逊为孙策之婿,权最初将策女嫁给逊时,当然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关系,但当逊功高震主时,这门亲事便转化为双方关系的不利因素。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策手中继承的,但权对策子并不与己子同样看待,陈寿即认为权对策子有亏待之处。寿在《孙策传》评曰:“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盛还为此替权辩护,认为这样作.是为了“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然后国无陵肆之责,后嗣罔猜忌之嫌”。孙盛这种看法,是迂阔而不切合事实的。权既定孙和为太子,又给孙霸以过分的待遇,使之恕觊觎太子宝座,还谈得上什么“正名定本,使贵贱殊邈”呢?孙权诸子虽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却终身为侯,不是亏待是什么呢?这一点,连权本人也是不无内疚的。史言:“吴主寝疾,谴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权之猜防逊,不会与逊为策婿毫无关联。陈寿拿权与勾践相比,正是他识见高超之处。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孙权与陆逊两人的矛盾乃是君主专制与权势大族矛盾的体现。孙吴统治集团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导致了吴国的衰落...
其实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常常能使疑难事物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一般人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