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有多厉害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郭嘉的谋略

  郭嘉的谋略见于史者众多,笔者特此进行逐一的整理并罗列其智计:

  第一,十胜十败论。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袁曹官渡之战前夕郭嘉向曹操指出的曹操一方的软优势,与荀?的四胜四败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从记载的形式上看,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见于裴松之引注《傅子》而荀?的四胜四败论则见于《三国志荀?传》正文,故在笔者看来十胜十败论的权威性稍逊四胜四败论。但在内容上,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和荀?的四胜四败论并无太大差别,只是侧重略有不同。荀?的四胜四败论更着眼于宏观战略,他指出曹操之四胜最终目的还是要“辅天子”和“扶义征伐”,相当于隐晦地向曹操表达虽然曹操自身有诸多优点但对抗袁绍的根本一点则是因为迎奉天子而获得了合法性、合道义性的优势。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更像是战前为曹操鼓劲,更多则偏向对曹操个人能力、气度和眼光的褒扬。由此看,郭嘉之十胜十败论不妨看作是荀?四胜四败论之扩展延续,是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具体化的表现。

郭嘉有多厉害

  十胜十败论展示了郭嘉知人的一面,其不仅是知袁绍“好谋无决”,更是明曹操能知人善任,同时郭嘉也能够清楚知晓曹操之所需,因此才能够在官渡战前的关键时刻及时为曹操打气,增强曹操的自信

  第二,对刘备与众不同的态度。刘备于徐州遭到吕布暗算兵败计穷投奔曹操,此时,如何对待刘备曹操阵营有两种意见:一种以程昱为代表劝说曹操诛杀刘备,另一种则认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主张善待刘备,曹操本人之意倾向后者。但郭嘉如何建议则在历史记载中存在似乎相反的两种态度,裴松之注引《魏书》记载郭嘉劝曹操接纳并善待刘备,而裴松之注引《傅子》则表明郭嘉则劝曹操早图刘备。易中天先生认为此处两种记载并不矛盾,他认为郭嘉的态度是既不诛杀刘备也不任其自由,“宜早为之”是旁敲侧击地建议曹操软禁刘备。诚如是,则郭嘉的眼光智慧可谓独具一格。笔者在此认同易中天先生的观点,从十胜十败论中可看出郭嘉善于察人,所以郭嘉对刘备的判断大抵不会错误,首先刘备将来必定是阻碍曹操霸业的重要隐患,是要提防的。但是曹操正在立业过程中,要为曹操积攒良好的声名一定不能使其承担害贤的恶名。故而郭嘉的做法可能是先将刘备控制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并许之高官,随即视情形而软禁之。但刘备并非池中之物,其借要击袁术之名趁机脱身使得郭嘉之谋最终不成,郭嘉在刘备前往截击袁术时的反应亦可说明《魏书》和《傅子》两处记载似乎并不详尽,从而引发了误解。

  第三,下邳擒吕布。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日久疲惫,想要撤军,此时郭嘉劝谏曹操一鼓作气擒杀吕布(嘉曰:“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此间谋略郭嘉与荀攸同,不仅设计水灌下邳同时也分析了吕布锐气尽失的状况,下邳献计可以说时郭嘉为数不多的战术上的谋略。

  第四,对孙策命运的准确预测。孙策占领江东后,锐气正盛,曹操恐孙策趁势袭取许都,郭嘉通过对孙策性格和行事作风的分析,指出孙策以武力豪夺江东,人心未稳,加之孙策年轻气盛必然轻于自身防备,早晚定死于刺客之手。事实也证明,孙策性刚好杀,最终为许贡门客暗算。郭嘉察人之明又一次得以印证。

  第五,对刘表的评价。官渡初战告捷后,曹操欲趁势平定北方,众人担忧刘表为后患,此时郭嘉指出刘表胸无大志且疑心刘备,必不会轻易进犯,此时正好借机平定袁氏,荀攸亦持相似看法。对刘表的认识仍体现了郭嘉之知人。

  第六,为曹操彻底平定北方所做的贡献。郭嘉虽然在官渡之战中并无十分耀眼表现,但在之后的河北平定过程中却妙计迭出,郭嘉首先看出袁氏兄弟不和,向曹操指出对待二袁“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建议暂缓进攻以待袁氏兄弟内讧,后果不出其所料。此外,曹操北征乌丸,郭嘉提议轻兵而出,出其不意,最终使得曹操军阵斩蹋顿,取得空前的胜利。

  纵观郭嘉的谋略,笔者认为:其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集中表现为知人之谋。普遍性在于郭嘉之谋略时常与曹操阵营中其他优秀谋臣相似或相同,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与荀?之四胜四败论相似,下邳之战时对吕布的分析与荀攸同,平定河北时对刘表的态度亦与荀攸同。但不同于荀?善于宏观的战略设计、荀攸长于战阵的战术分析,郭嘉的谋略少有战略和战术的内容,而更多的基于察人之明,其所作的判断、所谋划的策略都是根据不同的、具体的人物而异的,对袁绍和曹操的了解,使其得出十胜十败论;对刘备的审视,使其作出软禁的谋划;对孙策的分析,使其认定孙策必死于刺客之手,其余诸如吕布、刘表、二袁亦皆如此。《三国志郭嘉传》评价“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所谓“深通有算略”正是基于“达于事情”的基础上,深察其人是郭嘉的过人之处,也是其谋略的最大亮点。

  郭嘉的个性

  郭嘉是颍川阳翟人,早年亦投奔袁绍,后觉袁绍难成大事遂经荀?举荐转投曹操。其早年先侍袁绍后投曹操的经历与荀?同,其人亦属颍川士族。但郭嘉行事却与传统的颍川士族不尽相同,史载:“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说明郭嘉日常行为似有不尊礼法或放荡不羁,致使同为颍川士族的陈群对其行为多番指责。虽说汝、颍多奇士,但在笔者看来,以荀?、陈群等为代表的传统的颍川士族,其行事恪守礼法、中规中矩、未有逾越,其“正”多于“奇”,称奇士不若称正士。恰恰是郭嘉,在颍川士族中颇为另类,察其行事、观其智计,方称得上“奇”和奇士。

  郭嘉被追捧的原因

  人言曹操最为倚重的谋臣为郭嘉,此话并非毫无根据,郭嘉逝世后,曹操时常思念,曾经又“欲以后事属之”,在笔者看来曹操对郭嘉亲睐有加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几点:

  第一,郭嘉的个性行为与曹操相契。郭嘉的“不治行检”以及“奇”士的风格与曹操早年“任侠放荡,不治行业”颇为相似,虽然曹操在立业后时时收敛,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时常因为个性原因吃过不少亏(例如宛城收编张绣婶婶邹氏),但其性情亦有雄才伟略、文采激昂、不拘小节的一面。性情相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二人的价值观类似,在笔者看来拉近了郭嘉和曹操的距离,以至于二人初次会面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第二,郭嘉是曹操“唯才是举”用人的典型代表。虽然曹操的求贤令是郭嘉逝世之后才颁布的,但曹操早年的用人实践就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郭嘉虽然“不治行检”但“深通有算略”,是所谓“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此类人物是曹操所欣赏的,是以郭嘉之“奇”符合曹操的用人标准。

  

 

  第三,郭嘉能够领会曹操的意图。史载,曹操曾对人言:“唯奉孝为能知孤意。”笔者认为,郭嘉之所以为曹操亲睐,这亦是重要原因。从郭嘉发表十胜十败论和荀?提出四胜四败论最后的结果来看,郭嘉论后“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而荀?论后“太祖悦”,曹操的反应相差较大,这里笔者推测曹操向谋臣们咨询自己和袁绍的力量对比,估计仅仅是想获得心理慰藉,因此郭嘉通篇褒扬曹操正是抓住了曹操需要提升自信的心理。此外,曹操赤壁战败,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在笔者看来亦不是说郭嘉能够避免此战失败,也许是郭嘉能够理解曹操进攻孙权或此战战败时内心的焦虑

  可惜的是,郭嘉英年早逝,按照郭嘉去世之时计算,郭嘉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大抵和荀攸类似,都在公元196年曹操迎奉天子的时段左右。《三国志 郭嘉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载:郭嘉“相与周旋十一年”,但就是短短的十一年,郭嘉智计频出、察人不失、预言屡中,虽然仅集中参与了下邳之战、官渡之战和河北平定战,但其各方面的表现却为后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后世对郭嘉之推崇大抵也是表达其未能继续展示才干的遗憾。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