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故里在哪?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赵云故里在哪?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赵云,字子,常山真定人也。”

  然而,由于缺乏有力的实物证据,一千七百余年来赵云故里之争也从未平息。不久以前,临城县以民间传说、光绪戊戌年(1898年)赵云故里碑等为证据,宣称“临城是赵云故里,要建赵云文化公园”。而长期被默认为赵云故里的正定县站出来“争论”,称也要建赵云故居,从而引发了“赵云故里之争”。

  名人故里之争,喧嚣一时,历史真相或会被歪曲。本着正本清源的史学研究目的,在此,让我们跟随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进才先生一起,通过他多年收集的资料,追根溯源,对赵云故里进行深度辨析,寻找一代名将的真实故里,探寻那段千古风流。

  赵云故里——东汉常山真定;赵云的故居——在其生活过的地方才会存在,在湖北江陵、四川成都等地都可能有。既是赵云故里,又是其故居,则只能在一个地方存在。赵云故里,当从《三国志·赵云传》记载的“常山真定”县治所(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说起,这是探讨赵云故里的基点所在。

  赵云故里东古城

  ——“赵云是何乡何村人,仍需新证据”

  “常山真定”的县治所从东垣、真定到东古城,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几经变迁,追寻赵云故里的具体地点,必须先梳理清楚县治所的变更时间和具体的地理位置。

  东垣城,初属中山国。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年),归属赵国。秦统一六国,改为东垣县。据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八月,代相陈冂叛乱,其将赵利占领东垣。十二月,汉高祖挥军克东垣,更名为“真定”,寓“真正安定”之意,属恒山郡。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改“恒山”为“常山”,以避讳。

  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封刘平为真定王,真定县城变为王国都城。建武二年(26年),汉光武帝封刘得为真定王。建武十三年,降为侯,隶属于常山郡。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封刘?为常山王,真定县属“常山国”。曹魏正元元年(254年),封曹嘉为常山真定王。西晋时,元氏县改属赵国,常山郡治所迁移到真定县城。

  北魏时,常山郡治所迁移到九门县常山城(今正定县正定镇),真定县城仍在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唐贞观元年(627年),真定县城迁移到今正定县正定镇。

  中国古代是行政权力支配的社会,城市多是政治、军事中心,真定城失去了国都、郡县治所的地位,也就衰落了。唐称“常山故城”等,元明称“真定古城”,明朝又称“古城村”,清代亦称“东垣故城”等。1941年3月8日,东、西古城划归石门市(今石家庄市)管辖。现代东、西古城先后隶属于石家庄市郊区、长安区。但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行政区划变动,东垣名称更改而地址未变,汉真定名号迁移而原地未动,这是探讨赵云故里的基点。

  与东古城说相联系的赵云故里说法很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立足于以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来说赵云故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着眼于东古城是汉代真定治所,也就是赵云故里应当在东汉真定县治所东古城周围寻找。二是有些学者认为赵云是东古城人。其说法有不确切之嫌,因为汉真定县与东古城不相等。三是立足于东古城今隶属于石家庄市长安区。其说法在于大而不具体。

  悠悠千载过,赵云逝去已经一千七百余年了,东垣(真定)故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很多实物、文献资料早已散佚殆尽,因而无法讲赵云是何乡何村人,不能确指赵云故居何在,实属正常。现在只能说赵云是常山真定(治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或治今河北正定南)人,如果还要更详细的说明,只能等待新证据出现了。

  赵云故里正定

  ——“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故居”

  真定县治所从东垣故城迁移到今正定县正定镇,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发展。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清世宗胤肚讳改为“正定”。但是,今正定县城起源于何时?真定县治所是何时迁往今正定县城的?对此学界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恒州》说:“后魏道武帝登恒山郡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即今州理是也。”认为“安乐垒”是唐恒州治所真定的前身,恒山郡治所迁往安乐垒的时间是魏道武帝时期,但无法解释《魏书·地形志上》记载的九门县“有常山城、九门城,有安乐垒”问题。

  二是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真定府》认为:“隋开皇十六年,分真定置常山县,即故安乐垒也。大业初,复省入真定县。或曰即汉常山郡城也,隋因旧城置县。”“唐初移县于今治。”把常山县城与安乐垒相联系,又把安乐垒与镇州城(今正定县正定镇)相区别,符合《魏书·地形志上》的常山城与安乐垒并存的记载,契合了《新唐书·地理志》真定县徙治的时间。但安乐垒地望,难以落实;常山城在明代真定府西南十八里处,难以寻找。

  三是王仲荦的《北周地理志》认为恒州、常山郡、常山县治所在“安乐垒”,安乐垒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真定,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关。

  四是施和金的《北齐地理志》认为:常山郡,治安乐垒。恒山县,今河北藁城县西北。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

  笔者认为上述四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又有矛盾因素。关于真定县治所迁移到今正定城的时间,有施和金的北齐说、王仲荦的北周说,有梁勇的隋朝说,还有人数众多的唐初说,这四种说法都持之有故,并非都言之成理。笔者认为王仲荦的北周说、施和金的北齐说,证明滹沱河北有恒州、常山郡、常山县治所是可信的,以此补充《隋书·地理志》的记载是个贡献,证明真定县存在事实充分,证明真定县治所北齐北周在今正定县正定镇则有些不足。梁勇说隋代恒州治所在今正定县城可信,但说真定县在隋代业已迁移到今正定县城则说服力不强。既然北齐、北周、隋代恒州、常山郡与恒山县或常山县治所在一起,真定治所就不一定非要迁过去,更何况当时恒山县或常山县置废频繁。因此,笔者根据《新唐书·地理志三》“武德六年析置恒山县,贞观元年省”的记载,推断当是在贞观元年(627年)真定县治所迁入今正定县城,笼统的说是“唐初移县于今治”。

  笔者得出的结论是: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故居。

  如果说对于正定县城的起源和真定县治所何时迁入滹沱河北的今正定县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而对于《魏书·地形志上》所记载的常山城、安乐垒属于九门县和真定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人们则没有不同意见,因此说在秦汉以后直至北魏前真定县治所一直在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真定县辖区在滹沱河以南,这是讨论正定县城与赵云故居问题的又一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常山真定人赵云,卒于建兴七年(229年),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常山郡城迁移到滹沱河北,距赵云之死已有170多年了。东汉真定人赵云的故居,建立在九门县的土地上,岂不是咄咄怪事?!果真如此,那里既是赵云故里,又有赵云故居,那赵云岂不成了九门人,与常山真定没有任何关系了。由此可知今正定县城不会有赵云故居。

  接下来,我们再辨析一下与正定县相联系的赵云故里的说法。真定县治所迁移到今正定县正定镇之后,真定县名称内涵经常变化,唐代与清代等辖区不同,这是“名同实异”;都叫真定县,秦汉魏晋治所在滹沱河南,唐宋元明清治所在滹沱河北,这可称为“名同世异”。现代正定县辖区,不仅与两汉真定县不同、与清代辖区相异,而且改革开放前与2001年9月后也不相同。尤其是1941年把东、西古城划归石门市(今石家庄市),把东汉真定县城从正定县中划分出去,从而使人们对于赵云故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正定县与赵云故里的三种看法。

  一是沿袭前人看法,说赵云是今正定人。以今正定县辖区与清代辖区相同为前提,而不了解或未曾注意到古今县名相同、辖区不相同的情况。

  二是考虑到汉代真定县治所地望因素,说赵云是今正定南人。源于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苏秦列传》所说战国东垣城在唐代“恒州真定县南八里,故常山城是也。”即今东垣故城遗址,方位准确,距离明确。

  三是立足于汉代真定县治所,说赵云是今正定县人,治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或说治今正定县南。与有些学者夹注的“常山真定(治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人”异曲同工。两者区别在于基准点不同,一是正定县城,一是东古城。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法,清朝人说赵云是正定人没错,因为汉真定县城当时在正定县辖区之内。现在笼统说赵云是正定人也可以,因为现在正定县辖区内是否有汉真定县的村庄并不清楚。但应当明白现在正定县辖区与东汉真定县辖区不同,何况正定县南部的一些属于汉代真定县的村庄已经划归石家庄市区。

  赵云故里临城

  ——“临城不可能是赵云故里”

  探寻历史地理的真相,我们必须先梳理历史沿革和地域变迁的轨迹,让我们看看从房子县到临城县的历史沿革之路。

  房子县,有方子、防子等多种称谓。战国时,先属于中山国,后归属于赵国。秦置房子县,西汉沿置,隶属于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富村乡古城村。东汉时,隶属于常山国。三国曹魏时,房子县为赵国都城。西晋时,房子县为冀州治所。北魏,房子县属赵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邑县治所迁到房子县东北(今河北高邑县高邑镇),房子并入高邑。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高邑复置房子县,隶属于赵郡。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临城,治所在今临城县临城镇。

  从房子、临城的建置沿革来看,两汉房子与高邑、真定等县都隶属于常山郡(国)。有人据此认为临城在今正定南,因此也与赵云故里有着一定的联系。笔者认为,实际上,史书记载的“真定南”或“正定南”,是有着具体距离与地理位置的区别和限制的。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苏秦列传》说:东垣城,在唐“恒州真定县南八里,故常山城是也”。常山城,即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以唐真定县为基准点,在城南八里,并非是要南到一百五十里之外的临城县临城镇澄底村。更何况唐朝才建立的临城县,辖区和治所并不与汉房子相同,去世于建兴七年(229年)的常山真定赵云,其故里不可能属于唐代新建的今临城县临城镇的范围。

  民间传说虽然无法与正规的史料和史书相提并论,但它无疑也是一条考证历史的途径。然而,关于赵云的民间传说在临城一带流传很广也很杂乱琐碎,又时时变幻不同的角色,有诸多疑点。临城县地名资料有“据传三国名将赵子龙就出生在该社澄底村”的记载,有?水潜流的传说,主角却是刘秀。杨生林主编的《临城县志》亦如此记载,与赵云无关。2010年出版的《关于赵云故里》把?水潜流传说的主角改为赵云,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说法。想象不能代替史实,随意编造的传说绝对不是历史的真相。

  笔者考证,丘底或澄底的村名,未见于明清《赵州志》《临城县志》的记载,杨生林主编的《临城县志》也是在1942年7月至1945年8月行政区划中,才记述澄底村隶属于第七区。刘秀、赵云时代有没有澄底村名无法证明,怎会有他们的故事呢?从民间传说的视角来看,无论?水潜流的主角是刘秀,还是赵云,反映了人们的期望追求,本身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用这些传说来论证澄底村是赵云故里,既不能证明其事,也会使这些传说失去其价值,导致两败俱伤。

  接着探寻一下赵云墓与赵云故里的因果关系。笔者考证,在四川大邑、河南南阳、河北临城都有赵云墓的记载,记述最晚的是临城县。2013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记述了澄底村的汉墓,但没有用“赵云墓”的名称。

  其实,历史人物的坟墓,有真墓、虚墓、衣冠冢与纪念墓等区别,并非都与故里有关系。因为三国故事的广泛流传,我国纪念赵云的坟墓,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建立,因此并非凡有赵云墓的地方,都是赵云故里。澄底村汉墓是真实存在,并不等于它就是赵云墓,最终还是要看能否发掘出属于赵云的有关遗物。

  笔者认为,从房子、临城的沿革变迁,结合《三国志·赵云传》“常山真定人”的记载,临城县许多解释是无知无畏。从?水潜流的传说有刘秀、赵云两主角,从传说众多的赵云墓来看,临城不可能是赵云故里。

  故里碑与赵云故里

  ——名人故里之争要摒弃功利化

  最近,临城与正定都以清末人立的汉顺平侯故里碑作为证据争抢故里之名。笔者认为,其实,故里碑类型繁多,不是都有一字千金的价值,也不是都能作为确定故里的依据。尤其是临城与正定现存的汉顺平侯故里碑,都是由出身低下、文化素质不高而有军功的官员到任一月内建立起来的,难以相信他们对于赵云故里会掌握真实依据,因此,都不能作为确定赵云故里的依据。

  综上所述,故里与故居是相联系而有区别的概念。赵云故里,应当依据《三国志·赵云传》“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的记载,在东汉真定县(治今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辖区内寻找,但不等于赵云就是东古城人。东汉真定县治所在滹沱河南,今正定县正定镇为汉代九门县地,不会有赵云故居。今临城县是汉房子县的一部分,与真定县间隔着四个县,所谓的赵云故里传说与赵云墓本身说法相互矛盾,临城不会是赵云故里。正定、临城的赵云故里碑,都是出身低下而有军功官员的急就之作,难以作为依据。

  笔者呼吁,急功近利的名人故里争夺,虽然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名人资源日渐受到了重视,但是,还要谨防随心所欲地编造、牵强附会的解释来争抢,这有可能歪曲历史的真相。好在学术是天下的公器,历史终究不会被歪曲。相信对于赵云故里不同的认识,仍会在争论中逐步深化明晰,进而形成共识。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