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感悟:曲则全
【原文】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
【现代汉语解读】
委曲就能求全,懂得拐弯就能走上笔直的大道,低洼之地就会注满水,破旧了才能新。(领导者)减少了自己的欲望,就有所成就;如果本能地任由欲望无限制地增加,结果你会更加困惑。所以,圣人坚守道的规律,成为天下的领导者。不盯着自己优点,所以能够彰显;不刻意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够看得见;不自吹自擂,所以能成就事业;不自夸,所以能够成长。正因为不跟别人抢功争利,所以没有谁能够与他争天下。古人所说的“曲全”,难道只是说一说而已吗?做事做得好,全归功于道的法则。
【延伸解读】
曲,弯曲。老子告诉我们要有所取舍,放弃虚幻的东西,成就大业。有时候,越争取越争不到。委曲一下自己,放弃一些名誉地位,能够保全大局。枉,树长弯曲了。树苗往上长的时候,遇到石块,会拐个弯继续往上长,这棵树仍然可以长得直。韩信胯下之辱,就是枉则正的例子。但为什么后来功成名就之后,却表现得骄傲,说自己不屑与樊哙等为伍呢?因为枉则正有被动与主动的区别。韩信当初如果不能忍受胯下之辱,杀了那个无赖,可能自己也会马上没命,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就忍下来了。而后来骄傲的后果没有那么直接,更何况少时候被迫忍受的屈辱会影响后来的心态,有一种报复心,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更加狂妄。真正的“枉则正”应该是主动的,悟道的人根本不会把这种“枉”放在心里。有个故事,村子里一个未婚姑娘怀孕了,家人逼她说出怀的是谁的孩子,被逼无奈之下,姑娘说是寺院里方丈的,于是家人把新生的孩子送到寺院,方丈没有辩解,只是淡淡地说:“这样啊!”因此方丈当然遭到全村人的辱骂和僧人们的轻视。若干年后,这位姑娘良心发现,说出了实情,这孩子其实是村里某一小伙子的。于是她家人到寺院里把孩子接回,并两三道歉。方丈也只是淡淡地说:“这样啊!”继续自己的修行。
洼则盈,老子认为,放低心态,保持谦虚,更容易成功。用现代语言说,就是谦虚使人进步。人的动物性使他特别容易高看自己,看多别人的缺点。生活中,特别在网络上,许多人专门看别人的缺点,喜欢跟别人抬杠,以此来提高自己。满眼中别人缺点的人,就不可能去学习,其实这样的人是自卑的。
敝则新,老子认为这个世界生灭往复变化的,以树的生长为例,春天发芽,夏天盛绿,秋天落叶凋零,冬天树叶腐烂至春天又化为泥,为树木提供养分,再进入春天发芽,进入下一个循环。树木凋零为敝,树木凋零之后,意味着不久将有新芽长出来,就是敝则新。
道德经被人误解,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老子消极避世,认为老子主张人应该曲、枉、洼、敝,其实是不对的,老子希望还是全、正、盈、新,但方法是通过曲、枉、洼、敝等状态达到全、正、盈、新的状态。通过前面不利的状态为自己积累能量,达到全新的状态。
一,是道形成的形式,道生一,由道生成的混沌的状态,在现代汉语的语境里,可以理解为道的规律,道的法则。牧,管理者。有版本是“为天下式”,式为榜样、楷模,其实这并不符合老子的愿意。老子在前文中强调过“不尚贤”,就是不赞成树立榜样。
“不争”这段话是针对领导者说的,但作为普通人,也可以获得不少人生感悟,就不要老是想到与别人争名利,但凡有比较,人生就会痛苦。现在学校教育中,总是喜欢排名,别人超过自己就担心,就不高兴,这样做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
83、时间不会改变痛,时间只能适应痛。
压力。要把考试作为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要与别人比,这样就会轻松,可能会考得更好。充分理解这句话,你的人生就会进入从容的境界。曲全,就是前面讲的“曲则全”。曲,可以理解为委曲,但委曲的主要针对虚幻的名相、地位、金钱等。全,是做事的本身,真正的人生目的。
看更多实用读书笔记欢迎继续关注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