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宰相刘罗锅》的观众可能普遍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
刘墉与和?
的年龄似乎差不多,但事实上,和?出生于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他比康熙五十八年,也就是1719年出生的刘墉整整小了31岁,而刘墉的前半生也并不在京城为官,直到1776年他57岁时,由于其父过世,乾隆看重他在外地任职期间,尽职勤勉、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才将其调回京城任职。而这时的和?26岁,正是仕途攀升之时,也就是说,刘墉与和?不但差着辈分,他们的前半生也基本没有交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选取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取材于民间,而且主要讲的是刘墉回京之后,如何与人生观早已转变的和?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尽管前半辈子不熟,不代表后半辈子就没有了交集,刚刚回到京城的刘墉,也想做一番大事业,即使年过半百,但依然颇有老骥伏枥之志,只是官位还没坐稳,就遇上一个难缠的对手——和?。
乾隆四十七年的四月,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勾结一起,营私舞弊、勒索下属,导致山东历城等州县,出现巨额亏空,官民深受其害。因为国泰是四川总督文绶之子,于易简是前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于敏中的弟弟,所以乾隆皇帝非常重视。于是立刻下旨,命管理财政的户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墉以及御史钱沣于四月四日直奔山东调查。
乾隆年间知名幕课著名学者钱泳的《履园丛话》有记载:“当是时,和?柄国,而国泰素奔走其门下者,人皆为先生危。”意思是和?把持着朝政,而国泰等人素来巴结和?,实为同党,人人都替弹劾国泰的钱沣捏了一把汗。和?和国泰、于易简是铁哥们,刘墉想到,如果在查办案子的过程当中,和?有意包庇,那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刘墉是怎么做的呢?“及抵山东境,而和已早授意于国泰弥缝,惟刘墉深知其弊,常与先生密商”,意思是到了山东和?果然暗通消息,而刘墉深知和?和国泰的关系,因此经常与钱沣秘密商议对策,可见面对和?的势力,刘墉并不惧怕。
就在一行人到达山东历城县后,果然和?先开口了,说不用彻底核对,只需要抽查几十个库就可以了,并且还先起身回到住所。显然这里面有猫腻,于是刘墉和钱沣要求先封库,第二天再彻底拆封,结果发现库里的银两成色不对,通过盘问得知,果然这些银两是从各商铺借来充数的,有铁面无私的刘墉主持正义,和?也不便明目张胆的包庇国泰等人,案子也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查清了。
刘墉将情况如实地向乾隆皇帝报告,国泰和于易简最后被绳之以法,在狱中赐以自缢,一大批与此有牵连的官吏也纷纷被免职,百姓为之大快。
刘墉刚正不阿的同时也就得罪了和?,在这之后,刘墉还将和?包庇之事透露给了乾隆,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深究。这样的情况,要是按照电视剧里刘墉的脾气,那是不能够罢休的,他一定会想法设法让皇帝秉公办理,但这种事也只可能发生在电视剧中。现实历史中的刘墉虽然耿直,却也有心机。看到乾隆的反应,刘墉立刻明白了,别看和?年级尚轻,但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不可取代,现如今和?官居高品,来日一定还有升迁的可能,自己有何必与他争得不可开交呢?此前的进言已经让他陷入到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事已至此还是赶紧作罢。不但作罢,还要投其所好,哄一哄和?。
刘墉想起此前和?在一次寒暄客套中,问他要过字。刘墉是书法大家,虽然不至一字千金,但当时也是十分有名备受推崇,和?也是他的粉丝之一。想到这里,刘墉赶忙提笔研墨,工工整整写了两幅字,亲自送到了和?府上。和?也是个聪明人,老前辈都亲自登门送字了,自己又何必不依不饶呢,于是赶紧收下道谢,笑脸相送,而和?、刘墉这对深入人心的荧屏冤家,真正历史上的第一次交锋就这样简单化解了。
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皇帝钦定的禅位之日到了,正当众大臣准备依礼朝贺的时候,状况发生了。在嘉庆皇帝登基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乾隆皇帝不肯将传国玉玺交给他,传位不传玺,实际上就等于传了个空位子,大权仍然在太上皇手中。新帝毫无实权,坐在龙椅上的嘉庆皇帝该有多尴尬,而就在此时刘墉站了出来。由于当时刘墉请求单独拜见乾隆,因此关于刘墉是如何对乾隆加以劝说,究竟说了什么至今无人知晓。但经过刘墉再三进言陈说,乾隆最终还是将玉玺交给了刘墉,完成了禅位大典。对此嘉庆皇帝自然由衷地感激,从此便把刘墉视为定册元老,以心腹相托。而刘墉在此举中表现出来的敢于断大事、定大局的过人胆识和气度,给嘉庆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墉看得出年轻的皇帝期望有一番作为,而当年那一次反贪大案之后的多年来,他对于和?以公谋私、贪污腐败的种种行径,也有所掌握,于是表面上刘墉依然保持着他在前朝一贯的中庸之风,但暗地里他收集的和?的罪行,正在不断增加。1800年,也就是嘉庆四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和?的靠山顷刻间倒塌了,此时的嘉庆不再是大臣们眼中的“儿皇帝”,他来不及因失去父亲的悲伤,因为这正是扳倒和?的最好时机。
嘉庆先是命和?总理太上皇丧仪,随机派人搜集资料,弹劾和?弄权舞弊,这样一来,从前与和?关系密切的官员巴不得赶快与之脱去干系,而素来看不惯和?所作所为的官员,更是随声而起。当年正月初八,就在乾隆驾崩的五天之后,嘉庆就把和?下了大狱,革职、抄家、查办。当然,这其中刘墉多年来搜集的材料,那肯定是全部派上了用场,判决很快下来,和?一家满门抄斩,和?本人将受凌迟之刑。而此时刘墉却是唯一一个站出来替和?求情之人,刘墉认为和?虽然罪大恶极,但他毕竟是前朝的重臣,处置上不得不顾及先帝的颜面,嘉庆思索再三,认为刘墉顾全大局,同意了他的请求,赐和?在狱中自缢。
1800年,和?一案终于告一段落,刘墉被嘉庆皇帝授予太子太保衔,此时的刘墉已年过八十,晚年的刘墉依然保持清正廉洁,嘉庆九年十二月,86岁高龄的刘墉在家中与世长辞。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