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能统治清朝40余年之久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一提到慈禧太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那么历史中的慈禧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清朝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慈禧为何能统治清朝40余年之久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同年11月,慈禧与恭亲王奕阅一起发动辛酉政变,而后慈禧垂帘听政,统治中国时间长达47年之久,直至1908年慈禧去世。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政治权术,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政治手腕。其实不然。晚清皇位继承乏人,慈禧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特别是慈禧太后妥善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这些才是她得以长久统治的根本原因。

  晚清皇位继承乏人

  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首先是基于清帝皇统继承乏人这一客观原因。清朝从天命汗努尔哈赤到宣统皇帝溥仪,共历经12帝。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与大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光及之前的7位皇帝,子嗣最少的雍正嘉庆帝也有14个子女;被称之为“多子翁”的康熙皇帝甚至有55个子女;而到了咸丰皇帝,仅有二子一女;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位皇帝竟然都绝后了。这就使道光以前各帝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余地较大。而自咸丰开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无子,几乎丧失了选择余地或可能,出现了皇位继承乏人的危机。

  清朝最后几位皇帝的短命,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危机。道光以前各帝,除顺治帝(只活到24岁)情况较为特殊,其他均活至五六十岁,甚至八九十岁。而同治帝只活了19岁,咸丰帝、光绪帝虽寿命较长,但也不过才三十几岁。如果清末皇帝的寿命长一点,等到其子继承皇位时已长大成人,至少可以在年龄方面保障新君继位后可以独自处理政务,保证皇位与皇权的顺利过渡。但如果皇帝的寿命过短,其继承人的年龄就必然偏小,不但没有任何基本知识的储备积累和政治经验,甚至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小皇帝或者依赖于朝廷重臣,或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现一段时间皇位与皇权的分离错位,这就有可能导致权臣专擅或母后外戚专政之类的局面。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干政数十年,与清末三位皇帝、特别是其子同治帝继位时年龄太小,不无直接关系。

  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实行的虽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表面看慈禧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的权力是不相伯仲,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占据新君生母这一有利的地位,使其在与八大臣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坚持“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认为只有两宫太后才是皇权的真正代表。

  经过历代王朝长达2000多年的“君为臣纲”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当时的大清帝国,皇帝年幼,即使是恭亲王奕阅、醇亲王奕棕这等人物,都不能与慈禧太后争锋,还有何人能够与其争高下、论尊卑呢?

  妥善处理两大家族政治关系

  慈禧太后掌握清廷最高权力的数十年间,她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与那拉氏家族关系的处理得很妥当,朝堂上下没有人指责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其根本原因是她在两个问题上处理把握得较为得当。

  第一,没有给予那拉氏族人显爵重任。

  比如慈禧的弟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选为光绪帝的皇后,按惯例封爵,与慈禧的个人并无直接关系。之所以未对胞弟委以重任,除了与其弟缺乏才干有关之外,与慈禧太后注重爱新觉罗氏家族与那拉氏家族关系、不给其他人以口实的意识自觉或心理警觉不无关系。

  慈禧太后临死前,遗命以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皇位,由摄政王处理军国政事,同时下令,如遇重大事件必须请皇太后(即其侄女隆裕太后)懿旨,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她没有安排隆裕太后直接出面垂帘听政,而是让她退居于幕后。慈禧太后的上述安排,既是出于个人的得失私见,同时又是归还清廷最高权力于爱新觉罗氏的综合考虑。

  第二,慈禧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和宣统,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

  慈禧的独断专行,虽然会引起亲王和朝臣的不满,但没有人质疑她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胁。至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阅、醇亲王奕棕等人的矛盾与斗争,皆被人认为是清朝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已。

  综上所述,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她对爱新觉罗皇室是忠诚的,这也是她能顺利地掌控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