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男究竟是怎样喝酒的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三国是男人的天下,英雄的气概尽在一壶浊酒。三国的风云跌宕起伏,以酒谋事,成为三国的主笔。酒在社会交际中大显神功,尤其在严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收到奇效。《三国演义》中,不少政治、军事指挥者借酒相助,达到摧毁、消灭敌人的目的,收到兵力难以解决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

  《三国演义》书中写以酒谋事28次,占饮酒总次数的9%;同样是战争题材,《水浒传》以酒谋事21次,占总数的3。26%。怪不得有言道:“看了《水浒》学打架,看了《三国》学狡诈”,酒在“三国”中,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官僚政客甚至“家庭妇女”手里的得力武器。

  

曹操对酒当歌

  说起三国人物,不得不提到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之材,被易中天先生评为“可爱的奸雄”的曹操。三国争霸之重头戏的曹操是位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人,因此,半文半武的曹操与酒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从青梅煮酒论英雄到横槊赋诗战赤壁,曹操的生涯是浪漫的,酒与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英雄的结合是可爱的。文人曹操在青梅煮酒时以比喻世之英雄,大言其志。“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曹操这段文字足以显示出领导者的政治胸襟,相比于同时在场论英雄的刘备,曹操这段话说的真是太有水准了。

  如果说煮酒论英雄显示的是曹操的政治谋略,那横槊赋诗就完全证明了曹操的文学才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短歌行》也许不是曹操最优秀的诗作,却是很值得欣赏。试想,面对着百万雄兵,迎着长江的风流,对月横槊,对酒当歌,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浪漫情怀,除了我们“可爱的奸雄”曹操,还有谁能做得到?

  而曹操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曹操有段时间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来着,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关羽温酒斩华雄

  武圣人关羽成名源于十八路诸侯的“关东军”会盟,不知关羽是应该感谢华雄还是感谢曹操?但我想关羽更应该感谢酒!如果历史没有这次巧妙的安排,不晓得关羽会不会成为武圣,或者再迟几年成名也有可能。

  话说那次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行到汜水关,遇上了董卓派来的华雄,俞涉、潘凤战华雄不下,关羽当时只是一个弓手,毛遂自荐要去斩华雄,还被袁术嘲笑。最后还是曹操解了围,给了关羽一次扬名立万的机会,临行倒酒敬英雄,关羽却要等斩华雄回来再饮。结果是三下五除二斩了华雄,酒且尚温。英雄的成名是需要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氛围下,才能发挥他特殊的意义。如果不是牺牲了俞涉、潘凤、华雄等人,哪有关羽扬名青史的机会?如果不是曹操倒了一杯酒,关羽尚未饮下,何言将军刀之快哉!

  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些壮举不足以证实关羽武圣的地位,真正让他名垂千古的还是刮骨疗毒。关羽中毒箭需要华佗为他疗治,华佗因要做外科手术(当时可能还没有发明麻沸散),需要把关羽绑住,关羽不同意,硬是一杯酒,一盘棋,让华佗完成了外科手术。若非此事,关羽也许只能像吕布、典韦一样成为历史的名将,而此一壮举却是奠定了他武圣的地位。

  

张飞酒计擒刘岱

  张飞酒风不好,在三国是出了名的,喝醉了就鞭打将士。张飞不仅爱喝酒,还爱劝酒,这厮宴请军官,酒满杯,菜上齐,吩咐一声:“今日都要满饮!”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狂灌。有个曹豹天生不会喝酒,向张飞求情:“将军,我实在不能喝啦。” 张飞便发怒道:“违我将令,该打一百!”众军官纷纷劝阻,张飞还是抽了曹豹五十鞭。客人不喝,主人就强劝,这种酒风在今天依旧流行,但是像张飞那样因为不喝就打人,还实在是罕见。或许经过了一千八百年的进化,现代人要比三国人文明多了吧。

  张飞素称“猛张飞”,岂知,张飞粗鲁莽撞的另一面,却是个有勇有谋、粗中有细、极善用酒施计败敌的将军。张飞一向“酒后刚强,鞭挞士卒;”

  子龙浑身都是胆也!

虽然保证不饮酒,刘备还是“终不放心。还请陈元龙辅之,早晚令其少饮酒,勿致失事。”就是这位曾经因酒使性鞭打督邮的猛将,在刘备一方实力微弱“勉从虎穴暂栖身”时,刘岱、王忠引军五万,与刘备方对垒。张飞领兵三千,攻打刘岱营寨。

  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打了一顿,缚在营中,曰:“待我今夜出兵时,将来祭旗!”却暗使左右纵之去。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张飞却兵分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叫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遇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余众皆降。飞使人先报入徐州。玄德闻之,谓云长曰:“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乃亲出郭迎之。飞曰:“哥哥道我暴躁,今日如何?”玄德曰:“不用言语相激,如何肯使机谋?”飞大笑。

  

刘景升饮酒买醉

  三国是个诸侯争霸的舞台,如刘表这样温软如玉的男人就不太适合了。刘表当时统领荆州牧,江南的富庶尽收眼底。刘表不是个有野心的诸侯,却更像位雅士,整天与部下把酒言欢,在众诸侯都奋力争夺地盘时,刘表却偏安一隅。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什么意思?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加工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第244页论述,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四两,“中雅”能盛两斤二两,“季雅”刚好盛两斤。现在一瓶白酒多为一斤装,一瓶啤酒多为一斤二两装,由此可见,一只“季雅”能盛下两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两瓶啤酒。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酿酒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这样如果不经过二次发酵的话,成品酒最多不会超过五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可以用“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广告词来做广告。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刘表怎么喝呢?他把伯雅、中雅、季雅三个杯子一字排开,统统倒满,咕咚一杯,咕咚一杯,一气喝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刘表如此豪饮,究竟是爱酒还是买醉,恐怕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周瑜假醉诈蒋干

  三国群英会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自告奋勇去东吴游说周瑜。大都督周瑜是东吴孙权的“挑梁”大元帅,为人十分精细,用酒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赚蒋干上钩。

  话说那日蒋干到周瑜寨中,周瑜传令悉召江左英杰相见,文官武将,两旁列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做出骄兵之态,为大醉的真实性铺垫基础。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令作“监酒”,不听酒令者斩。

  蒋干来时称自己是“久别足下,特来叙旧”,非为说客。周瑜就将计就计,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否则“斩”!使“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此乃夯实下步用酒计的基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表面酒逢知己千杯少,唯愿当歌对酒时,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诱蒋干上钩。

  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蒋干)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做出志满意得之态,以佯醉诱之深入。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已经“醉了”,又“再饮”,做出已经饮醉、非要一醉方休的样子。

  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要蒋干提出不饮才罢。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中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鼻息如雷。周瑜做出醉成一滩泥状,为蒋干探秘提供“便利条件”。周瑜假意不知蒋干醒着,又“梦中做忽觉之状”,也不知“床上睡着何人”,进一步钓牢蒋干。

 

 孙权酒后失德言

相关人物:曹操 张飞 孙权 关羽 蒋干 张昭[吴] 周瑜 刘岱[东汉] 刘表 华雄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