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的骑兵即将发起冲锋了。
曹操手下将领们都是战场上滚打出来的行家,怎会看不出目前险恶的局势?那文丑的部队一旦冲到自己的阵地,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没有人愿意与此简易阵地共存亡,便竭力劝谏曹操放弃这根本不可能守住的阵地,退至延津自己的营寨。
曹操听着将士们的建议,不置可否,却以目光询问众谋士的意见。荀攸说话了:“这是专门为敌人设置的诱饵呀!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歼敌良机?”
曹操还了荀攸一个赞赏的眼色,对于将领们的疑惑,曹操用最恰当的方式做了解释:面带微笑,气定神闲,斜靠马鞍,闭目养神。
主帅的自信其实就是部下的依靠,恐慌与自信实际上都是具有极强传染性的,那传染源就是主帅自己,有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负竟决定于主帅脸色忧喜转换的一瞬间。
掺望的士兵又大声疾呼起来:“敌军五六千骑正在向我逼近!”
将领们不能再如曹操一般悠闲养神了,纷纷奔向自己的战马,却听曹操用沉稳的声音传下了一道不可思议的军令:“不用理睬他,继续休息。”
自古有句:军令如山倒!将士们只能无奈地坐下。但没有人能当真地休什么息,装神弄鬼也要看时候呀!敌人的铁骑即将踏上自己的脑袋,曹操在闹什么玄虚?
掺望的士兵看来早就忘了曹操说过的: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不用再报告敌情了之将令,叫喊的声音都有些走调了:“敌军的骑兵又多了许多!已经开始冲过来了!后面的步兵多得数不清!”曹操吩咐:“将阵地后面驮辎重的牛马全部赶出去。”士兵们照办了,这是给敌军送军资去了,没有人乐意的,曹操更不会这么大方。
掺望的士兵又喊了起来:“敌军在抢我们的牛马军资!”
曹操终于传下了准备作战的命令,但不是让将士们依托现有的阵地进行坚决固守,而是让将士们全部上马,准备出击.现在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主帅的作战意图,可是还是不免心中忐忑,毕竟自己全部的突击兵力不满六百轻骑,如果冲入了十倍于己的敌骑之中,那是不可能有人得以生还的。
可是看着曹操自己也跨上了战马,并且策马于突击部队的最前列,将士们全觉得有一团火在胸中燃烧起来!自己的性命就比主公的命值钱么?去厮杀吧!在痛快的拼杀中倒下应该是最富寓诗意的归去,有时候奔向死亡也并不是那么悲哀。
文丑在发令进行孤注一掷的突击时心情是相当矛盾的,现在所部全部兵力已经渡过了黄河,自己让刘备率步兵在后面跟进,主要是不愿意让那个大耳朵抢分了自己的功劳,看来这个措施是对头的。自己的骑兵由于行动迅捷,抢先一步捞到了好处,大量的敌军辎重已经被骑兵部队缴获。
为避免让后面上来的刘备步兵给抢了去,当然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看守这些到手的战果,总不能老子在前面打下来,再送给后面的刘备去当战利品去吧?
正在准备发令让余下的两三千骑向敌军阵地发起最后突击时,突然从敌军阵地中涌出了更多的牛马,看那些畜生们行走的笨样子,身上肯定都驮着大量的财宝,最不及也是宝贵的军粮,怎么办?自己的部队继续冲锋?把这些驮辎重的牛马让给没出任何力气的刘备?
估计曹军是放弃阵地与辎重远远逃开了,论说骑兵的任务就是追上去,掩杀敌军,获取更大的战果;可是必然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任何逃敌留下断后的肯定都是精兵,除非是突然溃败,否则不会有只顾逃命的敌人,但现在的曹军显然并没有溃败,别说那绝对会遇到的断后精兵,就是留有埋伏也是说不定的事。
而向后看去,那刘备竟然不急不躁,在指挥步兵排列着一个防守的阵势,且一步步地向这边逼近过来;自己如果放弃这无数的牛马,径直向前进击,标准的是为刘备火中取栗,让那个大耳朵坐享其成,最后以大量缴获、零伤亡的战果向主公报功,这算什么事?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