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韦昭-人物简介


韦昭(204-273)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生于汉献帝建安九年,卒于五凤二年,年七十岁。(《中国文学者生卒考》作生于建安六、七年间。此据华?救昭疏“年已七十,余岁无几”一语确定)少好学,能属文。除西安令,迁太子中庶子。尝承令作《博弈论》,(见《三国吴志》本传及《文选》)为时所称。孙亮时,为太史令,与华?、薛莹等同撰《吴书》。孙休时,为中书郎博士祭酒,校定群书。孙皓即位,昭屡忤其意,卒下狱杀之。昭会注《孝经》、《论语》及《国语》,著《洞记》、《官职训》、《辩释名》等。

韦昭-姓名问题


  《三国志》在记载韦昭的传时,为避晋文帝司昭讳而将其更名为曜。但是《三国志》对于其他“昭”字的出现均不避讳(如张昭、胡昭、昭仪等),独独把韦昭的名字改了,这是为什么呢?据后代学者考证,得出结论,可能韦昭本身就有一个别名,叫做韦曜,而《三国志》借用的可能正是这个别名。这样一切就都能说通了。毕竟《三国志》对于晋朝帝王的名字多数还是不避讳的,很是开放。

韦昭-主要著作


韦昭(204—273),字弘嗣,史家避晋司马昭讳,改称“韦曜”。三国时吴国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市)人。少好学,能属文,从丞相掾除西安令,还为尚书郎。迁太子中庶子,受太子孙和谕作《博弈论》。孙和被废后,为黄门侍郎。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表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即位后,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并命如西汉刘向故事,校定朝廷藏书。孙皓即位,封高陵亭候,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因昭生性精确刚正,不好言嘉应,又不欲为废太子孙和作纪,为孙皓所怒,遂坐他事下狱诛死。遗著甚多,留传至今而又影响甚大者为《国语注》。  
韦昭的其他历史著作还有:《吴书》五十五卷,是关于三国时吴国的官方史书,陈寿著《三国志》时曾多有采录,《新唐书?艺文志》中尚有著录,今佚。《汉书音义》,是对《汉书》的注解,书已佚,尚有遗文存于李善《文选注》、司马贞《史记索隐》等书中。《三吴郡国志》,当是对吴国所辖郡县户数物产及人文历史的总录,书已佚,遗文仅存两条,见《太平寰宇记》卷九四湖州乌程县“具区”条、“孔姥墩”条。《三国志?韦曜传》中韦昭自称别有《洞纪》三卷,考证伏羲至秦汉年间的历法历象,又欲将吴国黄武以后的历法历象专为一卷,未成。《官职训》一卷,《辩释名》一卷,均为驳正汉代语言学家刘熙《释名》中的错误所作。书皆佚。

韦昭-作品介绍


  《国语》是关于春秋时期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但体例不一,文辞古奥。韦昭广泛参考西汉的贾谊、司马迁,东汉的郑众、贾逵,当时的虞翻、唐固等诸家学者对于《国语》的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更为是正,汇为一编。“参之以五经,检之以《内传》,以《世本》考其流,以《尔雅》齐其训,去非要,存事实,凡所发正三百七事。”《国库全书总目》统计的韦昭自己创立的训诂有六十七条,并认为“《国语注》存於今者,惟昭为最古”。因此它事实上已经成了集两汉三国《国语》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先秦文化、语言及历史的必读书目。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