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还记得那是高三的一个周末,当时的我从文科同学口中听说了一个词叫做“大历史观”,而后又说到黄仁宇,终于又提到一本书叫做《万历十五年》。
然而很可惜,直到一年半后的那个暑假,我才得闲捧起这本号称大历史观的发轫之作——《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那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时间。这些时间,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确实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黄仁宇眼中,其间的因果关系,恰为历史的重点。而这也正是黄仁宇所谓“大历史观”之所在。
习惯了教科书式的点评历史和人物,赞一通孔子、骂一通秦桧,强调一番中央集权,批评一下资本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我们已经渐渐熟悉了一页翻过一个朝代,用社会主义的观点去给那曾经纷繁复杂的历史以简单的盖棺定论;我们更加习惯了那一个个分立的坐标,一个个所谓“标志性”的节点。
历史在我们的观念里渐渐理解成为了一个个突兀而离散的断层,每个剖面有清晰而标准的价值解释。但渐渐的,我们也开始迷失真正的历史为何物。我现在甚至坚信,一个读了再多这些教科书的人,真的穿梭到了真实可感、触手可摸的历史后,遇到的只可能是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叹。
一个平常中国人眼中的明朝会是什么样子?他会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他会知道有东厂和锦衣卫,甚至他可能会知道有成型的廷杖制度——大庭广众之下打不听话不讲道理大臣的屁股……但是,他可能永远无法形成对于一个朝代各种细节鲜活的印象,也无法把他所了解的明朝一系列的特点联系在一起。
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却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和视野。万历皇帝是一个有名的数十年没有上朝的皇帝,其怠惰十分有名。与此同时,他至死也没有立储,使得去世后皇位继承一度陷入危机。万历之后数十年不到,努尔哈赤率兵入关,明朝也就此走向灭亡。在万历的任期里,两位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均有重要地位,却又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和不同;小心翼翼避免重蹈张居正覆辙的申时行,最终亦没能求得善终。在他在位时,有写出《藏书》、《焚书》的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有真的把朝廷的道德准则身体力行却因此众叛亲离的海瑞……
众多在1587这个年份存在的人物和剪影,看似了无关联,却在黄仁宇的笔下浑然一体、盘根错节。张居正以个人的威望几乎是代替万历管理着王朝,万历也处处听从、护着自己的老师,这一切却造成了张居正深层和所有大臣的罅隙。夺情一事之后,矛盾www.txlqq.com彻底激发,而张居正去世后也惨遭身败名裂、抄家被批。之后的申时行一切只求绥靖却不解决问题,而万历也渐渐失去了励精图治的动力,加之立储一事自己竟然不能为自己心爱的女人——郑妃以自己想给的地位,更使得他彻底以消颓的态度、从1587年开始缺席早朝,且一缺就是三十多年。
万历终于知道其实皇帝是一种最为无聊而无奈的工作,他的权力其实并不来源于所谓君权神授、天命之子,而来自于他和每天向他俯首称臣的文官集团之间微妙的平衡。整个国家的运转,亦无明确的、可以操作的、可以修改的硬性章程,而是全靠四书五经里那传统的道德思想。于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目的,也不是经济发展、生活进步、统一四海,而只是守着老祖宗也不知如何的三纲五常的教义,求不在自己手里糟蹋的心态、发展下去而已。
1587年,许多细节无关紧要,但前后看去,技术、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道德于一体,前后一百多年一眼洞穿过去,黄仁宇有一段最为精彩的话是: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
22、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黄在书中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为数目字管理,当然也是争议最大的。小农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层层的官僚制度配合虚有其表、人人做戏却又真实心理从未苟同的道德要求……《万历十五年》展现的就是一个封闭的官僚阶层如何扼杀了任何积极的因素,“不容许、不提倡各地方不平衡的发展”,黄对集权化的弊端不可不谓认识深刻。成书五十年、万历十五年过去四百多后,这如鹰一般犀利的目光和深刻的文字,依然让人如芒在背,更让人确信了历史——“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是如何的无力。作者:宜城漫士
看更多实用读书笔记欢迎继续关注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