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努力却没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成功的秘诀有哪些?今天励志频道带来那些很努力却没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一个段子,虽然今天看起来有点老,但却仍然形象:

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 T 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哈佛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BAT 大格局了如指掌,张小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01

今天也许里面的有些内容可以修改成优衣库、混沌研习社、得到、各种知识付费、阶层固化,但本质却没变。

之前一篇《忘掉创业,好好做生意》,疯狂的投资人们也在反思。

本届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有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为一种社会风潮有其价值。

但具体到个人、团队和企业,无论是创业和创新都得遵循基本的规律: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创新,无论创业和创新都是九死一生的买卖,既然选择就得承担这个责任。

「双创」的大旗下,我们看到许多人跟风,当然有的人是挂这个羊头去做房地产、圈钱,这样虽然流氓但不乏精明。

最傻的是,不管自己的情景和状况,从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社会什么热闹就去做什么、什么流行就干什么,一头扎进去,永远是炮灰和成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02

在 2010 年我出版过一本《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的书,是讲个人知识管理的。在书出版前和出版后,让我认识了许多对这个感兴趣的人。但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对个人知识管理感兴趣的人,应该是那些希望上进的人们。这里面有一些人看了书,也问过一些问题,后面就不知所终了。我把他们叫做「不活跃」的学习者。

还有一类人,这种人除了对个人知识管理感兴趣,还喜欢各种学习,参加各种拆书活动、学习时间管理、听各种 TED 讲座、参加各种社群。这种人我成为「活跃的」学习者。

但十几年过去了,我观察到的是这些活跃的学习者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四处学习而有特别大的成就,反倒是那些不活跃的人有不少做的风生云起,起码成了某个领域的高手。

为什么整天想着学习和长进的人却没有长进呢?

今年「两会」上,火箭军的两会代表,火箭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所所长李贤玉出名了。

她是高二参加的高考进入北京大学,还是当年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从这个角度看,天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采访中她却说:

「我这个人没多么远大的目标、多么长远的打算。我的特点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有机会,一定能抓住。不管干什么,有踏实和坚持,铁定能干好。」

这其实代表了一类人,个人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么才算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只要告诉她做什么,她愿意下大工夫并持之以恒,做不好不罢休。

北京儿童医院的贾立群主任,也属于这样的人。贾立群主任这样的人仿佛没有自己明确的主张,但却将每个到他跟前的事情做到极致:

当年上山下乡是潮流,没得选择,他就去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没有关系和依靠的他通过自己的工作让大家认可,他是被大家推荐上的工农兵大学;

他本来喜欢无线电和汽车,但推荐上医科大学也就读了,在学校时十分刻苦,据说在学习解剖学的时候将头盖骨借到宿舍研究,早晨醒来时头边就是头骨。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儿童医院的放射科,通常这样的科室是辅助科室,但他又能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做成顶尖高手,把贾氏 B 超诊断推向炉火纯青。

在写《如何成为专家》时,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是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家级荣誉称号。由建设部根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办法》的要求,每两年(偶数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一般不超过 20 人。)

问他如何成为大师。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不知道啊,起码我之前没想过成为大师。只不过是活太多,干活就是了。」

03

按时髦的说法,每个人都要 follow your heart,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岗位,才能够做出成就。但上面的 3 个人貌似都不是,也做出了成就。

干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当然最好,但问题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怎么办?而且有许多人,说实话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和方向的,那怎么办?

抛开这些,基于我们的研究和观察看:

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核心是必须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当然,这个方向和目标可能是你自己确定的,也可能是被外界赋予你而且你认可的。

为什么许多人在军队容易做出成就,因为那里讲究服从:分配你干这个事情,而且必须干好,像李贤玉这样的就如鱼得水了,让我干就能干好。贾立群也属于这样的人,连烧锅炉都比别人烧的好。

另一个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必须是客观和靠谱的。

为什么方向和目标这么重要呢?

因为只有确定了方向和目标才可能谈到有深度,而只有深度才有超额的价值。

现在知识过剩的环境下,如果你没有方向和目标,不能聚焦到一个点上,那么你学到的东西就是多个领域的常识,而这些常识带不来优势。

如果你掌握的东西都能在百度上搜到,那凭什么人们要请你呢?用百度就行了。

在实践上也是如此,如果你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某个领域或者专业的高手,而初级水平最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

即便将来你不再做这个专业了,你在成就某个领域高手过程中所获得的方法、能力对于迁移到其他专业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抽象化、概念化程度越高的能力才越容易迁移。

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应该让小孩们练习一项爱好并争取达到专业水平,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们未来去干这个,而是让他们知道专业和业余的差别,等将来他们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

如果他从来没有达到过专业的水平,可能这辈子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爱好者」的角色。

04

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没有时间去为知识焦虑,你也就有了自己对于信息和知识的「过滤器」:

不属于你方向和目标的东西,再好也跟我没关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个时候你才知道哪个是属于你的一瓢。这个时候你也就明白,许多书其实不用读,许多人也不需要见。

当你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会目光坚定充满力量。即便人们说再多的阶层固化和社会分级,你知道固化是因为没有较高价值,只要自己的价值提升了,就可以实现阶层跃升,这都不是事儿!

仅仅有提升自己的动机没有用(想想那些每天像打了鸡血的人们),动机太强烈甚至会让你走进歧途,许多太想改变的人都去做保险和传销了。

要想真正的实现长进,还必须将动机与方向和目标结合起来,热情和动力只有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才有价值,如果没有方向,热情就是火灾。

在确定方向和目标后,就是在这个道路上的努力。这是一个持久战,不要奢望三天两天就能搞定,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高手是突然 NB 起来的。

这里面涉及到具体的方法和工具,也只有在完成一个方向和目标的时候,你所学到的方法和工具才有用。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整天纠结于读书、时间管理、印象笔记的人没有大长进的原因,他们学了那么多的方法和工具,却从来没有真正用在一个方向和目标上。

同时,你还要在这个方向和目标上去真正做项目、完成任务,反思提升提炼,只有这样,才能最后将这个方向拿下、搞定。

当然这个过程是要有几个反复,一段时间觉得自己懂了,但可能后来又发现还是有许多盲点,那就继续去查漏补缺!

05

总结一下,在这个时代,如果你真的想去提升自己,必须要有一个方向和目标,只有在这个方向和目标下的正向积累才有价值。

那怎么定这个方向和目标呢?

第一个是你明确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

但我还可以给你一些建议,你要将这个目标再细化成可以操作的,再小一点。

第二个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什么,那就考虑将你手上的工作做到极致。

为了将你的工作做到极致,你还需要学什么、实践什么、思考什么自然就出来了,这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

就像前面举的例子,女将军和儿童医院的主任那样,既然干了这个就干到最好,为了干到最好其他事情可以放下,聚焦一处,干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一定会大有收获。

对于大部分想上进而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我的建议是:

控制你的欲望:

你的兴趣远远大于你的能力和时间,感兴趣的事情太多不是 NB 而是大坑,你那么努力却没有大成的原因就是你想得太多,收缩自己的兴趣,聚焦一处。

许多有所成就的人不是那些太敏感聪明、八面玲珑的人,你需要点老僧入定的精神。

兴趣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那就将手边的这件事做到极致。为了能做到极致,你就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想什么了。

即便将来你不做这个事情,你也会感谢这个过程,因为任何领域到最后其实差不多。

相信时间的回报:

一年干十个事情还是十年干一个事情,回报是不一样的。将一件事情干到极致,时间会给你要的回报。

从 2003 年第一次写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章,就接触到各种想上进的人,到 2010 年《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出版后,更多这类人跟我交流和沟通。在写《如何成为专家》的书过程中,我们与数百位各领域的高手进行过交流和访问,发现那些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除了努力外,都有一条:

他们都有一个专业和方向。而那些也有上进动机、也拼命努力却最终没有所得的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一般都有很多方向,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做过很多事。

聪明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End-

看更多励志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