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袭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杜袭

杜袭
字:子绪
生卒:不详
终属:魏
籍贯:豫州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
官至:太中大夫、平阳乡侯
谥曰:定侯
追赠:少府?
子女:杜会??
兄弟:杜基
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晋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死后追封少府,谥号定侯。

杜袭-生平简介

魏太中大夫。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於表,袭遂南唔长沙。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袭身执矢石,率与戮力。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馀人,其馀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司隶钟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荀?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袭与张嗔、郭淮纠摄诸军事,太祖东还,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明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诸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徵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杜袭-《三国志?杜袭传》


陈寿《三国志》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袭避乱荆州,刘表待以宾礼。同郡繁钦数见奇于表,袭喻之曰:“吾所以与子惧来者,徙欲蟠幽薮,待时凤翔。岂谓刘牧当为拨乱之主而规长(者)委身哉?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吾其与子绝矣!”钦慨然曰:“请敬受命。”袭遂南适长沙。
建安初,太祖迎天子都许。袭逃还乡里,太祖以为西鄂长。县滨南境,寇贼纵横。时长吏皆敛民保城郭,不得农业。野荒民困。仓庾空虚。袭自知思结于民,乃遣老弱各分散就田业。留丁强备守,吏民欢悦。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县吏民任拒守者五十余人,与之要誓。其亲戚在外欲自营护者,恣听遣出;皆叩头愿致死。于是身执矢石,率与戮力。吏民感恩,咸为用命。临陈斩数百级,而袭众死者三十余人,其余十八人尽被创,贼得入城。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
司隶钟繇表拜议郎参军事。苟?又荐袭,太祖以为丞相军祭酒。魏国既建,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博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至其见敬不及洽、袭。袭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躁竞,起坐,曰:“不知公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答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于此,欲兼之乎!”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嗔、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嗔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冀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吏,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钩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时夏侯尚?于太子,情好至密。袭谓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闻太祖。文帝初甚不悦,后乃追思。语在《尚传》。其柔而不犯,皆此类也。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及践阼,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更为督军粮执法,入为尚书。文帝即位,进封平阳乡侯。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征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杜袭-投奔刘表

定陵杜庄人氏杜根从济阴太守职位上退下来后,在家读书自乐,其家人耕田读书,家境也算富裕。到了杜根的孙子杜袭长大成人,执掌杜家门户时,已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干戈四起,民众不得安居乐业的混乱时期,为了逃避战乱,杜袭说服了家族,收拾了细软财物,备足了马匹车辆,带着近族百余口人,往南迤逦而去。

刘表

还在逃难前,杜袭就听说刘表任荆州牧,其为人宽厚,对于投奔他的人优礼有加,并且礼贤下士,在逃难的士人中口碑很好。因始,一开始,杜袭就是朝着刘表这个目标而去的。
杜袭众人跋山涉水,餐风露宿,行走了月余,来到荆州城外。进入城内,投了馆驿,安顿好随行人等,已是三日以外。这天,杜袭备了名刺和谒拜之礼,来到刘表的刺史府坻,投入名刺和拜见之礼。稍顷,只见一人急趋而出,口中喊着杜袭的字号:“子绪何在?子绪何在?”守门兵告诉杜袭,这就是荆州牧刘大人。杜袭双腿一曲要行大礼,被刘表一把扯住,让入府中。
两人分主宾之位坐定,刘表问了些杜袭的情况,说了些仰慕杜袭先祖杜安、杜根的客套话。杜袭也表白了中原战乱,无处安家,愿投奔明公麾下为国效力的一类话后,宴席已摆了下来。刘表似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道:“子绪可知繁钦?”“可是鄙郡同乡繁钦?”“正是。”“当然熟识。”刘表连忙派人去请繁钦。原来这繁钦也是定陵人,见天下方乱,遂来投靠刘表。
繁钦来到刘府,与杜袭他乡遇故知,自是高兴。刘表把他们让入宴席,觥筹交错,极尽欢畅。宴毕,刘表着人抬出一乘软轿,让下人封了一百两纹银,递给杜袭,暂作安顿家人之资,杜袭谢过,辞别出府。
这以后,每十天半月,杜袭要去刺史府拜会刘表。刘表也随时派人来请杜袭,但都是饮酒娱乐。如此光景过了半载有余,仍没有刘表任用杜袭的迹象,杜袭心中不禁起了疑虑之心。因在刘表府中走动时间长了,与其下人都熟,便花了银子托人打听,果有消息送来。刘表原想把一个县交给杜袭治理。刘表手下的一名大将蔡瑁出面劝阻,说杜袭是中原士人,怎知其与别的州郡暗中没有联系。若有战事,杜袭举城而背,大人危矣。不如暂侯时日,再作计较,也为时不晚。这蔡瑁原是帮刘表夺取荆州的有功之臣,后又把妹妹嫁给刘表作了蔡夫人,他的话在刘表心目中自然是有份量的,因此,杜袭只有在荆州当个食客了。

杜袭-避居长沙

杜袭逾见刘表外似怀柔宽厚,待人不失礼数,而内心颇多猜忌,又优柔寡断,在群雄征战,逐鹿中原,胜者王侯

曹操

败者寇的混乱局面下,刘表断非可托付终身之人,遂渐有去意。而同郡繁钦,每在宴席之上,或即席赋诗填词,或说笑逗乐,取悦刘表,杜袭对此深不以为然。一日,刘表离席,杜袭很严肃地对繁钦说道:“我们所以远离家乡,躲避在南方湿麓之地,就好像是蛟龙藏匿于幽僻的河泽间,等待时机,腾飞九宵。难道能够把刘表之人当作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之主,而委身于他吗?你若不能约束自己,而一味地在庸主面前卖巧取宠,我们就不再是朋友了。”繁钦不由得肃然起敬,恭敬地答道:“我愿听从您的教诲。”选择了一个机会,杜袭给刘表留下一封书信,感谢了他的关照,因有朋友相邀,暂时告假,到它方一游。便携了家人,渡过长江,避居长沙。繁钦不愿南行,仍留居刘表府中。后刘表病卒,其子刘琮降曹,繁钦便到了曹操营中,官至丞相主薄。
建安元年,曹操听从谋士建议,迎接汉献帝的圣驾到了许昌,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汉献帝始结束了东躲西逃,惶惶不可终日的流浪生活。因曹操迎驾有功,封其为大将军武平侯,自此生杀征伐之令皆自曹操出。

杜袭-自荐曹营

遁迹长沙的杜袭看到中原局势已粗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远远超过其它割据势力的政治优势,献帝定都许昌,离自己的家乡定陵又很近,因此,杜袭感觉到是蛟龙出泽的时候了,便又带了家人,从长沙启程,赶回了定陵故里。
安置停当后,杜袭写了一封自荐信,来到许昌拜见曹操,向曹操讲述了投靠刘表,刘表疑而不用,又南逃长沙,闻听中原局面已定,特来投身,为国效力。曹操听后思忖道:刘表至今尚未归附。杜袭在长江两岸滞留数年,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理形势非常熟悉,莫若派他到南方去守卫治理一县,看看他的才能究竟如何。思忖已定,即令杜袭暂且退下。几日后,即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封其为西鄂长。
西鄂为江北的一个山区小县,离刘表的荆州不远。每年多有战事发生,为保境安民,以前的西鄂官吏采取了一种固城自保的策略,把全县的百姓都集中到县城的城池以内,这样,即使敌人来了,一找不到百姓,二也搜不到粮食,不战自退。但是,其后果是农民不能适时耕种,田野荒芜,仓庾空虚,百姓饥饿,怨言颇多。杜袭到任后,察访到民多疾苦。他认为百姓食有粮,宿有屋,结恩于百姓,让其感恩戴德,其力量远比羸民弱兵固城自守要多得多。他打开城门,让其中一部分老弱者返回各自的耕地上,春种秋收,适时耕种。让那些青壮兵丁留守西鄂城内保卫城池。

杜袭-西鄂之战


蔡瑁

杜袭在西鄂归民于田,敛兵入城,各司其职,百姓生活始得安定。虽有小股敌兵前来骚扰,亦不足为患。如此过了四五年,至建安六年,刘表部下大将蔡瑁带兵万余人,攻打西鄂。合西鄂全县百姓,也只有六七千人,大部散居于郊外田野间,城中居民兵丁不足两千人。杜袭知道此城难保,但为主人守城,亦只有竭尽全力而已。他召集城内把守城楼和险要处的勇猛兵丁五十人,歃血为誓,对其余兵力,家属亲人在城外耕地,欲出城保护者,发放路费,听其出城。然后紧闭城门,昼夜巡逻,严防死守。
一日,荆州大军潮水般地涌到西鄂城外,黑压压的一大片。西鄂城虽小,但却是处于险要之地,杜袭负险抵抗,蔡瑁竟不能一时攻下。每有近城池者,守城兵士辄发箭射杀之,相持到第五日,城中存箭已发射殆尽,敌军始能近城,用云梯向上攀援,杜袭率兵士在云梯靠落城墙处,与敌搏杀。此时南阳郡功曹柏孝长也困于城中,该君是一位文弱书生,未曾上过战场。蔡瑁攻城第一日,柏孝长藏于屋内,把棉被盖在头上,尚浑身颤抖不已。半日后,方敢拿掉被子,天将明时,敢隔着窗户听外面的呐喊声。第二日,打开房门,打探作战消息。至第四日、第五日,竟然左手担盾牌,右手提剑,走上城楼,与守城将士并肩作战。他对身边的杜袭说道:“勇气和胆量也是可以练习的。”

钟繇

守城官兵虽竭力作战,毕竟众寡悬殊,敌人攻入城中,杜袭众人斩杀敌兵百余人,战死三十余人,柏孝长也死于乱兵之下,剩余十余勇士和杜袭已带累累创伤,从另一城门突围出去,来到摩陂营,失散吏民听到消息,又都集聚到摩陂营中。
西鄂战事,使杜袭在朝野之中名声大振。司隶钟繇上奏荐举杜袭为议郎参军事。不久荀?又推荐杜袭。曹操官拜杜袭为丞相军祭酒。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杜袭担任魏王府侍中。当是时,同为王府侍中的有三人,一是杜袭,一是王粲,一是和洽。三人都曾投靠刘表,和洽先弃刘表南渡武陵,王粲说服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三人同时官拜侍中,出入王府,为曹操左右近臣。

杜袭-《演义》记载

?《三国演义》中有两位杜袭,一位出现于第六十六回,即本文所述之杜袭,为汉朝待中,曾和王粲、卫凯、和洽等三人劝曹操称魏王;另一位出现于第七十一回,为定军山守将夏候渊的部将,由于失守定军山西边的高山,导致定军山战役的失败。

杜袭-历史评价

陈寿:“杜袭温粹识统,一世之美士也。”

杜袭-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