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晋荀公曾集》
本传荀勖
荀勖字公曾,颖川颖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祖?射声校尉。父泌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迁中书通事郎。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县令,转骠骑从事中郎。勖有遗爱,安阳生为立祠。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赐关内侯。转从事中郎,领记室。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今成?刑止奇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乃免佑为庶人,时官求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仗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起伐蜀,宜以卫?为监军。及蜀中乱,赖?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
中国古籍
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帝即晋王位,以勖为侍中,封安阳子,邑千户。武帝受禅,改封济北郡公。勖以羊祜让,乃固辞为侯,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与贾充共定律令。充将镇关右也。勖谓冯?曰:“贾公远放,吾等失势。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得妃,则不留而自停矣。”勖与?伺帝间,并称充女才色绝世。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君子,有关雎后妃之德。遂成婚。当时甚为正直者所疾,而获谄媚之讥焉。久之,近位光禄大夫,记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出序于路逢贾人牛铎,识其声,即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县,悉送牛铎,果得谐者。又尝在帝位进饭,谓在座人曰:“此是劳薪所炊,咸未之信。”帝遣问膳夫,乃云实用故车脚。举世伏其明识,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至弟子教习,以钟、胡为法。
中国古籍
咸宁初。与石苞等并立为佐命功臣,列于铭飨。及王浚表请伐吴,勖与贾充固谏帝不可,帝不从,而吴果灭。以专典诏命,论功封一子为亭侯,邑一千户,赐绢千匹,又封孙显为颍阳亭侯。及得汲郡冢中古竹文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时议遣王公之国,帝以问勖,勖对曰:“诸王公以为都督,而使之国,则废方任,又分割郡县。人心恋本,必用嗷嗷。国皆置军,官兵当还给国,而阙边守。”帝重使勖思之,勖又陈。帝以勖言为允,多从其意。
又议省州郡县半吏,以赴农功。勖议以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勖论议损益多此类。
太康中诏曰:“勖明哲聪答,经识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九典内任,着勋弘茂。询事考言,谋犹允诚,宜登大位,毗赞朝政。”今以勖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开府辟照。守中书监侍中侯如故。时太尉贾充司徒李胤并薨,太子太傅又缺勖表陈。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杨珧参辅东宫,必当仰称圣意。尚书令卫?,吏部尚书山涛,皆可为司徒。如以?新为令未出者,涛即其人。帝并从之。
明年秋,诸州郡大水,兖土尤甚。勖陈宜立都水使者。其后门下启通事令史伊羡赵咸为舍人,对掌文法。诏以问勖,勖曰不可。
时帝素知太子?弱,恐后乱国,遣勖及和峤往观之。勖还盛称太子之德,而峤云太子如初。于是天下贵峤而贱勖。帝将废贾妃,勖与冯?等谏请,故得不废。时议以勖倾国害时,孙姿刘放之匹,然性慎密,每有诏令大事,虽己宣布,然终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闻也。族弟良曾劝勖曰:“公大失物情,有所进益者,自可语之,则怀恩多矣。”其婿武统亦说勖,宜有所营致,令有所归戴者,勖并默然不应。退而语诸子曰:“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汝等当宦达人间,宜识吾此意。”久之,以勖守尚书令。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惘惘怅怅。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耶?”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其才能。有?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及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序乃奉诏视职。
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诏赠司待,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钱五十万,布百疋,遣兼御史护丧,谥曰成。
勖有十子,其达者辑、藩、组,辑嗣官至卫御。卒,谥曰简。子?嗣,卒,谥曰烈,无适子,以弟息识为嗣。辑子绰,绰字彦舒,博学有才能,撰晋后书十五篇,传于世。永嘉末为司空中郎,没于石勒,为勒参军。
荀公曾集终......
荀勖-荀勖和泰始笛
荀勖律笛研究
荀勖是中国魏晋时期的重要学者。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汲冢发现了“竹书”,荀勖于竹书的解读卓有贡献。《晋书?律历志》又刊载了荀勖关于笛律的论述,这也受到了世人的重视。但是,对于荀勖研究笛律的重要意义,人们的认识恐怕未必充分。笛是件古老乐器,至迟周朝就有了。但是各个朝代制笛都无成法。何以见得呢?原来中国古代的正统律制是三分损益律,而各个朝代制笛的方法不仅同三分损益法无关,音准要求也不依三分损益律。西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荀勖设计了十二支泰始笛,要求每一支笛的尺寸和音孔位置都符合相应的律吕,并要求一笛一均、一孔依一律,也就是要求符合三分损益律。从现存的文献来看,泰始笛当是世界上最早按照某一律制制作、且又符合该律制音准要求的管乐器。从《晋志》记载的泰始笛演奏情况来看,应该认定是达到设计要求的。近年来笔者对泰始笛进行复制研究,初步证明泰始笛确实可以符合三分损益律,并达到“一孔依一律”之要求的。多年前的荀勖,能用规格很难统一的天然材料竹子,制作出具有稳定的绝对音高的管乐器,这确实是一件极了不起的事。
荀勖-荀勖贡献及影响
荀勖,中国晋代文学家、音律学家、目录学家。字公曾,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曾祖父荀爽为东汉著名经学家。勖幼年聪慧,青年时即博学多才,通达政事。三国魏时,曾任中书通事郎。入晋,封济北郡公。历官中书监、秘书监。太康十年(289)卒于尚书令。荀勖在晋,先掌管宫廷乐事,曾研制笛律12支,以校正音律。泰始十年(274)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等依刘向《别录》(见《别录》、《七略》)整理宫内藏书。由于工作繁重,他上书辞去乐事,专心致力于图书的校勘编次。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