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王凌


生平事迹


  王凌,字彦云,太原(并州)祁人,是主持杀董卓的汉司徒王允的侄子,他早年就和司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等人结为好友,曹?死时,他为征东将军假节督都扬州军事,曹爽对他积极拢络,由于他破吴有功,把他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又被提升为司空。
  司马懿诛曹爽,王凌心生不满,与其侄兖州刺史令弧愚阴谋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最初也不知道他们的诡计,也对王凌积极拢络,在高平陵事变后,提升他为太尉。当初司马懿曾问蒋济:“王凌之才如何?”蒋济答:“王凌文武俱赡,当世无双,其子王广有大志,胜父一筹”,于是司马懿也对王凌有一丝戒心。
  王凌的另立新君行动一直是密秘进行的,由于楚王曹彪的封国在兖州令狐愚的地盘内,嘉平元年九月,令狐愚遣亲信张式以监察亲王为名赴曹彪家拜访,对曹彪说:“令狐使君致意于王,天下事未可知,愿王珍重!”开始了他们另立新君的第一步。
  计划进行到年底,令狐愚突然生病死了,令狐愚的幕僚杨康此时正在京都司徒府上报兖州政务,听到主子病死,他很害怕,他熟知令狐愚与王凌之政变计划,也知道成功机会不高,如果失败,自己的下场不是和曹爽一样吗,主子又死了,于是他使了坏心眼,立刻和司徒高柔举报揭发王凌、令狐愚的计画。
  高柔是司马懿亲信,他立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相当吃惊,但旋即恢复镇定。王凌位列三公,又没有具体证据,一时难以下手,故暂时静观其变,严加保密。并另派黄华出任兖州刺史。王凌对杨康告密之事毫无所知,积极暗中准备。又由星相得知:“荧惑(火星)入南斗,当有王者兴”。于是更加坚定另立新君的行动。
  一年过后,嘉平三年元月,吴国孙权怕自己死后魏兵长驱直入,封锁涂水,王凌终于等到机会,请中央发下统兵的“虎符”以教训吴国为名,调动扬州大军发动政变,司马懿知其计,不许。王凌无奈,又派心腹杨弘去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与其共同举事,没想到杨弘和黄华联名上奏司马懿王凌即将叛变之事,司马懿见时机成熟,调集数万人马,四月,从水路南下,直逼州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王凌这才发现情况不妙,拿不到虎符他的本部兵马根本不能和司马懿大军抗衡,自己已无胜算,为避免寿春城遭受战火,他只有亲至武丘,到司马懿大船前面缚投降。王凌在小船上对大船上的太傅司马懿喊道:“卿以折简召我,我敢不至邪,奈何引大军来乎?”懿答曰:“因卿非折简可召之客耳”,王凌又喊道:“太傅负我”,懿曰:“我宁负卿,不负国家!”即令军士押下王凌。
  司马懿派步骑六百送王凌从陆路到洛阳,到项城时,王凌向压送他的警卫队长要钉棺材的长钉,队长请示后给了他铁钉,王凌知其必死,遂饮药自尽。司马懿还不满足,又把王凌,令狐愚尸体挖出暴露示众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倒霉的曹彪也被迫自杀,其亲属都远放平原郡,这曹魏末年“寿春三叛”的第一叛就这么落幕了。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凌传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卓将李?、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凌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初,凌与司马朗、贾逵友善,及临兖、豫,继其名迹。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凌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凌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二年,荧惑守南斗,凌谓:“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三年春,吴贼塞涂水。凌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宣王遂至寿春。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进弘、华爵为乡侯。广有志尚学行,死时年四十馀。[3]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