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顿
tà dùn
蹋顿
1.本为辽西乌桓首领名。汉献帝时,丘力居死,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王。后为曹操击败于柳城,斩之。见《后汉书?乌桓传》。后亦借指异族首领。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谢借马表》:“感燕骨而长鸣,君恩罔报;向朔云而笫首,蹋顿方擒。”
2.犹跌倒。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将战饮数斗,常乘赤马,无故蹋顿,乃乘小马。”
历史人物
群英7
蹋顿(?-207),东汉末年辽西乌丸(又称乌桓)的首领,乌丸大人丘力居从子。丘力居死前因认为其子楼班年幼,于是让从子蹋顿总摄三王部。后在与曹操交战时被斩。
演义传记
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中,乌桓王。相助败给曹操后逃往北方的袁熙、袁尚兄弟。曹操听郭嘉之言北征乌桓,蹋顿率兵阻拦,被曹操大将张辽所杀。
曹操大破三郡乌桓
三国志大战2蹋顿形象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出兵北征三郡乌桓。乌桓是塞外的一支游牧民族,分为上谷、巡西、辽东、右北平四部,后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部联合,是为三郡乌桓,其中又以辽四部为最。汉末,辽西部蹋顿成为三郡乌桓的军事首领,曾出兵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袁绍对其也极力拉拢,拜为单于,并与其和亲。袁尚、袁熙兵败后,胁迫冀、幽二州军民十余万户投奔蹋顿。其后,蹋顿也屡次入塞为害。曹操为巩固北方的统治和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决定远征乌桓。五月,在军到达元终(今河北蓟县)。时值雨季,元终一带地势低洼,道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乌桓扼守要地,曹军受阻,无法前进。这时终人田畴建议曹操避开大路,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小路进军。于是曹操佯装退军,并立木牌于路旁,上写“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的官样麻痹乌桓,而使田畴为向导,率大军从小路偷袭乌桓。曹军从事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北),出卢龙塞(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是从河北平原至东北的要道),塞外道绝不能通行,曹军开山填谷五百余里,直捣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距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方才发现。蹋顿与袁尚、袁熙等率数万骑迎击。八月,二军在白、狼山(今白鹿山,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境)相持。时曹军辎重在后,战士披甲披 者少,乌桓军势甚盛,曹操将士恐惧不安。曹操登高掺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命令大将张辽为先锋,乘敌军阵形变动之机,发动猛攻。乌桓遭到突然冲击,阵势大乱,蹋顿临阵被杀,乌桓兵死者遍野。曹操挥军追击,收降胡、汉人口二十余万,大获全胜。袁尚等人投奔平州(今辽宁辽阳北)公孙康。九月,曹操率军从柳城还师,一路历尽艰辛。时天旱无水,曹军凿地三十余丈才得有水,又乏粮,杀马数千匹为军粮。第二年正月,曹操才回至邺城。
史书记载
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太祖潜师北伐,出其不意,一战而定之,夷狄慑服,威振朔土。遂引乌丸之众服从征讨,而边民得用安息。
汉末,辽西乌丸大人丘力居,众五千馀落,上谷乌丸大人难楼,众九千馀落,各称王,而辽东属国乌丸大人苏仆延,众千馀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丸大人乌延,众八百馀落,自称汗鲁王,皆有计策勇健。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丸元帅,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灵帝末,以刘虞为州牧,募胡斩纯首,北州乃定。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小,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总摄三王部,众皆从其教令。袁绍与公孙瓒连战不决,蹋顿遣使诣绍求和亲,助绍击瓒,破之。绍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
后楼班大,峭王率其部众奉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蹋顿多画计策。广阳阎柔,少没乌丸、鲜卑中,为其种所归信。柔乃因鲜卑众,杀乌丸校尉邢举代之,绍因宠慰以安北边。后袁尚败奔蹋顿,凭其势,复图冀州。会太祖平河北,柔帅鲜卑、乌丸归附,遂因以柔为校尉,犹持汉使节,治广甯如旧。建安十二年,太祖自征蹋顿於柳城,潜军诡道,未至百馀里,虏乃觉。尚与蹋顿将众逆战於凡城,兵马甚盛。太祖登高望虏陈,(柳)军未进,观其小动,乃击破其众,临陈斩蹋顿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走辽东,辽东悉斩,传送其首。其馀遗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统乌丸万馀落,悉徙其族居中国,帅从其侯王大人种众与征伐。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
历史评价
《三国志》: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恃其阻远,敢受亡命,以雄百蛮。
《后汉书》: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