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孙登 (三国 ? 吴 ? 宣太子)


基本资料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孙权长子(庶出)。黄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赤乌四年五月卒,年仅三十三岁。谥宣太子。孙吴宗室族谱图
祖父:孙坚
  父亲:孙权
  母亲:不详(《据三国志》所载:登所生庶贱)
  养母:徐夫人
  兄弟: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姐妹:孙鲁班、孙鲁育
  配偶:周氏(周瑜之女)
  子嗣:孙?、孙英、孙希

生平简介


  魏文帝黄初二年(220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封为吴王,并且拜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孙权以孙登年幼辞去爵位不受。同年,孙权立孙登为王太子。并为孙登选置师傅,选取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于是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大理顾雍之子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为孙登侍讲诗书以及随从骑射猎。
  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于是以养母身份抚养他,对他有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嫉妒被废,流放到吴郡之地。当时孙权宠爱步夫人,她所赏赐给孙登的,孙登虽不敢推辞,但只是简单地拜谢接受而已。而徐夫人所送的衣服,他都要先特地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被立王太子时曾表示希望孙权立徐夫人为王后,群臣也建议应立徐夫人,但孙权本意却想立步夫人为王后,因此而犹豫不决,最终孙权还是没有正式确立王后。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王太子孙登娉娶周瑜之女为王太子妃。
  孙权希望孙登熟读《汉书》,以知晓汉代的历史,认为张昭对历史的研究有师承名家的根基(曾向白侯子安学习过左氏春秋),多次向他请托,后来下令其子张休先听从张昭讲授,再回宫转授孙登。孙登接待他的属官时,并没有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例如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同坐车,或者睡在一起。吴王国太傅张温认为中庶子一职是太子的左右臂膀,有辅佐太子的职责,应该任用有杰出才能的人担任,孙权听后就任用陈表等四人为中庶子。后来又因为陈表担任中庶子后,根据朝仪制度,必须时常穿戴官员的冠服入见太子,礼节过于繁缛。孙登于是让他们去除冠服,如同日常头戴裹巾入座即可。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许等皆为宾客,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人才济济。
  同年,孙权迁都建业,留太子孙登、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征召上大将军陆逊辅助孙登镇守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孙登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当时他十分敬重尚书是仪,凡事都先向是仪谘询,然后方才施行。
  嘉禾元年(232年),二弟孙虑逝世,孙权感到悲伤,因而减少膳食。孙登赶到建业劝孙权不要过份悲伤,应以社稷大业为重。孙权采纳其言,开始增加了膳食。十多日后,孙权要送孙登回武昌,但孙登执意希望留在父亲身边,于是孙权打消念头,让孙登留他在身边。嘉禾三年(234年),孙权出征攻打魏国的合肥新城,命令孙登留守,管理后方的事务。当时农作物收成不好,盗贼增多,孙于是制定法令,用以对付盗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吴书记载,后来其三弟孙和与母王夫人受宠于孙权,孙登遂与孙和亲近,像对待兄长一般敬奉孙和,时常表现出让位于孙和之意。孙权一度十分信任校事吕壹,让他负责监察百官、处理刑狱,壹趁机操弄权柄,擅作威福,施行刑法十分严苛,百官倍受其苦。孙登数次劝谏,但孙权都不纳其言。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逝世,当时三十三岁。临终前,孙登上书给孙权,提出了几项令国家安定和富强的建议,又推荐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张承、孙怡等多位优秀的臣子,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以令吴国昌盛。孙权在得悉孙登亡故后才看到这篇表章,因此更加悲伤,谈到他都不禁伤心流涕。谥孙登曰宣太子
  孙登故吏谢景当时为豫章太守,听闻太子亡故后不胜哀情,弃官奔丧。之后上表弹劾自己擅离职守。孙权安慰他道:“君与太子从事,异于他吏。”且派使者前往慰劳,允许他恢复本职,发遣还郡。孙登子孙?、孙希皆早卒,次子孙英,后封为吴侯。五凤元年(254年),孙英不满权臣大将军孙峻擅权,密谋诛杀孙峻,后来事泄,遂自尽,封国被除。

三国志?孙登传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於是诸
  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太傅张温言於权曰:“夫中庶子官最亲密,切问近对,宜用隽德。”於是乃用表等为中庶子。后又以庶子礼拘,复令整巾侍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叙等
  皆为宾客,於是东宫号为多士。
  权迁都建业,徵上大将军陆逊辅登镇武昌,领宫府留事。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
  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
  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后弟虑卒,权为之降损,登昼夜兼行,到赖乡,自闻,即时召见。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
  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大官肴馔,过於礼制,臣窃忧惶。”权纳其言,为之加膳。住十馀日,欲遣西还,深自陈乞,以久离定省,子道有阙,又陈陆逊忠勤,无所顾忧,权遂留焉。嘉禾三年,权征新城,使登居守,总知留事。时年谷不丰,颇有盗贼,乃表定科令,所以防御,甚得止奸之要。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臣以无状,婴抱笃疾,自省微劣,惧卒陨毙。臣不自惜,念当委离供养,埋描后土,长不复奉望宫省,朝觐
  日月,生无益於国,死贻陛下重戚,以此为哽结耳。臣闻死生有命,长短自天,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况臣愚陋,年过其寿,生为国嗣,没享荣祚,於臣已多,亦何悲恨哉!方今大事未定,逋寇未讨,万国喁喁,系命陛下,危者望安,乱者仰治。愿陛下弃忘臣身,割下流之恩,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加羞珍膳,广开神明之虑,以定无穷之业,则率土幸赖,臣死无恨也。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诸葛恪才略博达,器任佐时。张休、顾谭、谢景,皆通敏有识断,入宜委腹心,出可为爪牙。范慎、华融矫矫壮节,有国士之风。羊叙辩捷,有专对之材。刁玄优弘,志履道真。裴钦博记,翰采足用。蒋?、虞翻,志节分明。凡此诸臣,或宜廊庙,或任将帅,皆练时事,明习法令,守信固义,有不可夺之志。此皆陛下日月所照,选置臣官,得与从事,备知情素,敢以陈闻。臣重惟当今方外多虞,师旅未休,当厉六军,以图进取。军以人为众,众以财为宝,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於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张承、孙怡忠於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臣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故子囊临终,遗言戒时,君子以为忠,岂况臣登,其能已乎?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是岁,赤乌四年也。谢景时为豫章太守,不胜哀情,弃官奔赴,拜表自劾。权曰:“君与太子从事,异於他吏。”使中使慰劳,听复本职,发遣还郡。谥登曰宣太子
  子?、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吴侯。五凤元年,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谋诛峻,事觉自杀,国除。

历史评价


  陈寿: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

孙登比丸


  孙登比丸的典故:吴国的太子孙登一次乘马出行,忽然有一颗弹丸飞过。左右侍从进行搜查,恰巧看见一个人手持弹弓,身佩弹丸,都以为就是他射的。他申辩不承认。侍从要打他,孙登没有同意。命令找出飞过的弹丸相比,不一样,于是便把他放了。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于案情是非难辨。断案的官吏不能细查慎处,便躁怒地滥施威刑,结果导致无辜蒙冤。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