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典简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

李典-基本资料


姓名:李典
生卒:180—215(36岁)
描述:
籍贯:[兖州]山阳巨野[今山东 巨野]

李典-人物概述

李典(生卒:公元180—公元215,一说公元174年—公元209年),字曼成,终属:魏国,籍贯:[兖州]山阳巨野[今山东 巨野],官至:破虏将军 谥曰愍。 时年三十六岁。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生于兴平二年(公元17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继位后追号愍侯。
李典姓李,名典,字曼成,山阳巨鹿人。
一、智谋:能识破徐庶、诸葛亮之计。
1、在樊城之战,却说曹仁输了一阵,方信李典之言;因复请典商议,言:“刘备军中必有能者,吾阵竟为所破。”李典曰:“吾虽在此,甚忧樊城。”曹仁曰:“今晚去劫寨。如得胜,再作计议;如不胜,便退军回樊城。”李典曰:“不可。刘备必有准备。”仁曰:“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听李典之言。而后曹仁丢失樊城。曹仁若听李典之言,怎会中徐庶之计???
2、还有在博望坡之战夏侯?只顾赶杀敌军。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典谓禁曰:“欺敌者必败。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奈何?”禁曰:“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李典便勒回,大叫:“后军慢行."
二、武艺:与关、张、赵交手皆可全身而退。
1、曹操曾说过:“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可见李典是一员猛将。至少在曹操眼中不比许褚、张辽、乐进要差。
2、在樊城之战中曹仁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阵。李典能与赵云交马十数合而且只是料敌不过,而不是招数上的失败。这点比起于禁八、九合败马超就要强的多!
3、樊城中计后,说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军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在全军大败的情况下李典犹能与猛将张飞交战并救曹仁过河可见李典武艺与张飞相差不远。
4、博望坡之战曹军败退时且说李典见势头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时,火光中一军拦住。当先大将,乃关羽也。李典纵马混战,夺路而走。此战李典在孤身一人士气低落情况,且在狭窄的博望坡中,能从关羽身旁杀出,足以见其混战能力极强!
而在逍遥津之战时,张辽、李典、乐进三人素不睦。辽恐其不从,李典慨然而其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于是李典与张辽、乐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李典在关键时刻,能以公费私,足见其大义也!
可惜李典生于174年,亡于209年,年仅三十六岁。在曹营诸将中李典最年轻可惜却英年早逝。
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父亲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吕布突袭兖州的时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抚民众。李乾手下有几千家宾客,当然是吕布拉拢的对象。就派出薛兰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李乾不从,遂为薛李二人所杀。当时的兵马是父死子继,李乾死后,李典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其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曹操也许在当时就已经看出了李??,李封。大破薛李的军队,并击退吕布的援军。后因跟随曹操平定兖州有功,任中郎将,离狐太守。当时李典最多只有十六岁(杀薛李时是195年,逍遥津战役是215年,李典死时36岁,即使逍遥津战役后马上就死,他当中郎将的时候也最多只有16岁)。即得此高位,可以推断出所立功并不小。
后曹操攻击袁谭袁尚,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袁尚既派高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运输队不得过,曹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高干大概是看到对面的只是曹军的运输队,没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备比较松懈。李典由此看出了敌军有可乘之机,认为敌军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装备少,攻之必破。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进击高干,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按年份算,当时李典也就是二十出头一点,有此胆色,有此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已是良将之才。
在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博望坡战役,而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一场作为原型的战役,不过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刘备,这场战役里面获胜的是刘备军。但可以说,如果领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获胜的也许是曹军。刘备北侵,李典跟随夏侯淳对付刘备。刘备见大军到,遂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淳领兵追袭,李典看出其中有诈,劝道:“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淳以及曹营里著名的另一位智将于禁却都看不出如此浅显的道理,想是恃着兵多,以为可以用大石压死蟹的方式把刘备军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于是毫无悬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后还是李典带着兵去把夏侯淳救出来。
其实讲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另一个人----乐进。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三国志里面,有很多战役他们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对来说,乐进以勇猛闻名,李典以智谋见长,这一对搭档,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
在曹操军攻击乌丸的时候,高干叛变,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这对搭档第一次有记载的合作,曹操派李乐二人攻击高干,二人包围壶关城直至十一月曹操亲自出阵。
第二年八月,这对搭档再度出击,东征海贼管承,大破之,管承逃入海岛。
由于数次立功,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后迁破虏将军。
到后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与张辽,乐进一起率七千多人镇守合肥,防御孙权,曹操自己就跑去了打张鲁。老实说这七千多人实在是少了点,也太看不起东吴的实力了,以这三人的身价和东吴的威胁少说也得给个三五万的。大概曹操是想着自己刚刚攻打完孙权,孙权不敢妄动的原因吧。可惜曹操前脚刚走,孙权后面立马拉了十万人就把合肥给围了。面对此危机,张辽认为等得援军到,合肥也守不住了,应该主动出击。虽然李,乐,张从来就不和(还有个于禁,张,于,乐三人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李典却没有拘泥于私仇,慷慨激昂的说:“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他这样说,看来仇还是挺深的)遂与张辽精选八百人,攻击吴军,一度逼退东吴军。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这一战打乱了吴军的阵脚,大长了魏军士气。吴军围城十余日,见没有破城的机会,只有撤走。当然这场仗首功应归在战斗中勇猛无匹的张辽,但同样不计前嫌出战的李典也同样功不可没。
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将才却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死了。否则他的成就必不低于他的好搭档乐进。他的功绩也受到了领导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李典-主要事件

历史传记  
 李典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曹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助堂弟李整杀敌报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此后战役中李典多负责粮运后勤,直到任夏侯?副将讨刘备后才逐渐调到前线作战。李典向来与张辽,乐进不和,但他却不会因私怨而耽误公事,还大败孙权,因此被封为破虏将军,都亭侯,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演义传记  
 
李典,曹操手下将领,三国演义第5回登场。李典很早就加入曹操军,跟随曹操击破青州黄巾,战吕布,破袁绍,多有功劳。赤壁之战后,李典随张辽驻守合肥,不计私人恩怨,同张辽、乐进一同击败了来袭的孙权军。 

李典-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
[194年]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杀。曹操让李乾子李整统领李乾兵,跟从曹操平兖州诸县,有功,迁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离颍阴令,为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迁离狐太守。
[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袁绍破,用李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202年]曹操击袁谭、袁尚于黎阳,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曹操对李典、程昱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03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李典从夏侯?拒之。刘备烧屯假意逃走,夏侯?率诸军追击之,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不听,与于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等果入贼伏里,与战不利,李典往救,刘备望见救至,乃退。
[204年]李典跟从曹操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215年]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张辽欲出战。乐进、李典、张辽皆素不睦,??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张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李典好学,品行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子李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李典曰愍侯。

李典-人物评价

陈寿: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  [1]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