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的科学发明故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乒乓球是我们国家国宝级的运动,我国运动员乒乓球运动的水平属于国际顶尖级的水平,虽然乒乓球并不是我国发明的。那么最初乒乓球是怎么出现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乒乓球的发明

  乒乓球的诞生与网球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实际上是网球的变种。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革新,网球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许多商人也把注意力放在这一备受欢迎的运动上。1885年左右,欧美一些精明的体育品制造商人,为了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取得优势,鉴于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网球的实际,独出心裁的将网球由室外搬回室内,又大胆地将网球由地面“请”至桌上。因而乒乓球在英美又有“桌上网球”之称。其时,打乒乓球使用的球拍类似小网球拍,使用的球也是硬而轻的实心球。1890年,一位名叫吉布的英国工程师提出用赛璐珞制空心球的新奇想法。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研制,五年后,这种空心球奇迹般地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随着球质发生变化,球拍也相应地发生重大改变,由原来的小网球拍改变为木制球拍。这些重大变革又直接导致乒乓球这一名称的产生。当木拍与赛璐珞球相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乒”,人们就根据这一特点将这种球命名为乒乓球。在实际运动中,球拍的长把给打球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人们又将长球拍改为短球拍。当然,乒乓球初期还只是一种宫廷体育游戏,在欧美一些国家的贵族中间作为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广为流传。后来,随着这项运动的日趋完善和参与者的剧增,这一高雅的游戏也就冲出高门巨室,流入民间,集大雅与大俗于一身,不断传播,渐渐地成为各国人民都喜爱的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

  张怡宁四五岁的时候,正赶上播放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爱上排球的她就在家里挂了个气球苦练“晴空霹雳”。妈妈见女儿如此好动,就让她参加了业余体校乒乓球班。

  从此,张怡宁最盼望的就是下午四点钟放学的时候。一下课,她就飞奔到体校训练,直到晚上六七点钟才晃悠着回家,乐此不疲。

  9岁时,张怡宁第一次代表北京市东城区出战。她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对手是交过几次手的一个小伙伴,张怡宁从来没输给过她。前两局两人各赢一局,第三局打成15∶13,对手领先。张怡宁一下子傻了,没想到知根知底的小伙伴会突然变得这么厉害,张怡宁从来没打得这么辛苦过!她越想越委屈,竟“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哭得挺伤心。她一边掉眼泪,一边继续挥拍打球。旁边的教练都乐了:“瞧,这小姑娘,是打算用眼泪把对手打败啊!”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个小姑娘没见过她这阵势,分了神,没能绷住那根弦儿,比分一下子让张怡宁给扳了回来。张怡宁获得了第一个冠军,还出了名——“哭”赢的。

  扮酷的丫头

  像很多初出茅庐的选手一样,张怡宁的心气很高,又特爱表现,一心想打精彩的球。对手越强,她打得越起劲,而面对不知名的选手,她喜欢先让球,然后再慢慢扳回。她喜欢这种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感觉,多酷呀!

  在2000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中,中国队先是以2∶0领先对手。张怡宁是第三个出场,她一心想打些漂亮的球,赢得更精彩,结果反而不断失利,一场本没有多大悬念的比赛,却被张怡宁给打砸了。接着是奥运会预选赛,她也打得不好,结果被取消了已经获得的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下子从世界亚军的位置上跌到谷底,张怡宁感觉天都变成阴沉沉的了。苦闷彷徨之后,张怡宁静下心来,认真回想自己打球走过的路:从小打球都很顺,只凭感觉和兴趣,过于注重形式,因此忽视了许多基本的东西。张怡宁下决心从头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新人,从正手、反手这样的基本动作开始练起。那年年底去欧洲比赛,张怡宁一改过去的作风,对每场球都准备得细致充分,哪怕对手只是一个欧洲青年赛的冠军,她也严阵以待,利用一切机会去了解对手的情况。于是张怡宁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杀入决赛和欧洲强手鲍罗斯相遇。苦战五局,张怡宁赢得了最后的冠军。国外的媒体也用“cool”来评价这个面无表情的冠军。

  酷,不是装出来的;酷,更需要的是实力。

  张怡宁一直坚持写训练日记,从没间断过。至今为止,她一共写了多少本日记,张怡宁自己也不记得了。每一次比赛前,她都在日记中仔细分析对手的特点,设想在形势有利时该怎么打,情况不利的时候该怎么打,遇到突然的情况又该怎么打。对一切都了然于胸,准备充分后,赛场上的张怡宁当然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了。

  犯傻的丫头

  张怡宁打球很仔细,其他方面却有些虎,因此她妈妈老叫她“傻丫头”。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在女单决赛中以4∶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取胜。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记者突然问道:“张怡宁,你的金牌呢?”

  “真的,金牌呢?”

  记者的提问把张怡宁给搞懵了。她赶紧跑回赛场去找,可是没有找到。这下可出大事了,金牌丢了!再摸摸裤兜,硬梆梆的,不是在这里吗?虚惊一场,张怡宁理了一下衣领,认真地把金牌重新挂上,在场的人都笑了。

  还有一次在国内比赛时,张怡宁将号码布塞在裤兜里,第二天比赛前换了裤子,结果临上场才发现没有号码布,她急得不得了,赶紧借来好友刘佳的号码布,用一个曲别针别上——只用一个曲别针,这样耷拉的一个角刚好遮挡住号码。这场比赛张怡宁打得魂不守舍,既担心被裁判识破,又担心她这边比赛没打完,那边就轮到刘佳上场了。真是万幸,那边刘佳上场时,她这边的“战斗”刚好结束,还赢了这场球。原来“傻丫头”还有点傻福呢!

  乒乓绅士的故事

  2007年5月26日下午,我在家里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选手马琳与白俄罗斯选手萨姆索诺夫的对阵进行得异常激烈。马琳排名世界第一,萨姆索诺夫排名世界第六,两强相遇,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比赛战至第二局,双方争夺得不相上下。当比分打到4∶4的时候,马琳一记凶猛扣杀,萨姆索诺夫奋力救球,来球没有落到台面上,但刚好擦边。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裁判员,也不可能绝对避免错判,大概是球速太快,导致裁判员看错了,结果判萨姆索诺夫得分。

  马琳十分温和地向裁判员示意,球擦的是球台的下边,得分的应该是自己。萨姆索诺夫也真诚地向裁判员示意,自己不该得分。后来,镜头反复回放,球的确是擦边,但不知什么原因,裁判员依然坚持了原判。马琳无奈地摇了摇头,但表示服从裁判。观众席上出现了一片哗然,一阵骚动。

  接下来,轮到马琳发球。就在此时,一幕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所有观众都清楚地看到:萨姆索诺夫在完全可以接好发球的条件下,故意将发过来的小球轻轻地推到了网下!萨姆索诺夫用这种“自杀”输球的方式,回赠了马琳一分,维护了比赛的公平。

  眼睛雪亮的观众立即对萨姆索诺夫此举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马琳也对他连连点头致意。机敏的电视转播解说员立即进行了十分简洁且精彩的评论:乒乓绅士!毫无疑问,萨姆索诺夫是当之无愧的乒乓绅士!

  不错,萨姆索诺夫的绅士风度,表现在他对对手的高度尊重,表现在他对体育公平性的无私捍卫,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觉坚守。面对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谦和的萨姆索诺夫只是礼貌地笑了笑。

  后来,当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落下帷幕之时,大家看到了一个众望所归的场面:体育道德风尚奖颁给了乒乓绅士——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