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于成人的益智故事-做完与做好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成人虽然比起孩子更富有生活经验,有更缜密的逻辑思考,但是很容易因为经验所缚而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益智类的故事能给他们开一扇窗户,用不同角度看世界,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适合成人的益智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做完与做好

  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园。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园之美,反添荒凉之感;

  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植花莳草,庭园一下变得有气势、有特色。

  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

  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差别立现。

  有人为赶做完,草草了事;

  有人为求做好,费尽心力。

  结果一个有负所托,一个有了交代。

  当然评价有所不同。

  聪明如你,“做完”需耐心,“做好”需智慧

  放不下?不放下

  清顺治七年,江南宜兴吴府,卧病在床的吴洪裕到了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那幅心爱的山水画。有人取出画,展开在他面前,吴洪裕的眼角滚落两行浑浊的泪,半晌,才吃力地吐出一个字:“烧。”

  画在吴府里已经传承了三代,视若至宝。明清交替,国变多难,吴洪裕辗转逃难,置家业不顾,唯独携画随行。

  这真是爱到了极点了,哪怕是死,也放不下啊。

  众目睽睽之下,画被丢入火中,危急时刻,侄子吴静庵把画抢了出来,可惜,还是被烧成了两段。

  那幅画,叫《富春山居图》,今时今日,一半在台湾,一半在浙江。

  画一分为二,甚为可惜。可是你不得不承认,吴洪裕的性子,左右有些可爱。

  “文革”时期,诗人、翻译家穆旦被批判,每天打扫厕所和澡堂,白天从事完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无休止的思想汇报后,晚上回家就开始偷偷翻译英国诗人拜伦的长篇诗歌《唐璜》。其间,穆旦夫妇被几关几放,屡遭批斗,就算万般艰难,他依旧晚上翻译。爱人不解,问他:“活得这么艰难,翻译给谁看?”

  穆旦说:“我放不下啊。”

  拿得起,放得下,方为英雄。何苦难为自己?轻易就放下了,拿起就不会慎重。又说有舍才有得,可是,又如何能舍下现在的得,不要新的得了?我只要不舍,有了就够了。

  佛家说放下才能离苦,四大皆空可成佛,人有七情六欲,还好放不下,因为你是人,所以我不成佛。

  放下不?放不下,不放下!

  “守井”哲理

  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都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帽。”面对井的警示,许多官员都能恪守例律,廉洁为官。

  如常州郡守许度,他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为了打赢官司,挑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送给他,许度谢绝了。渔夫不解地问:“您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何不收?”

  许度回答说:“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就可能被革职,官职、俸禄都没了,我以后还拿什么买鱼呢?不如这样,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织网捕鱼吧。”案子审结后,许度真的学会了织网捕鱼技术。

  一次,朱元璋巡访到常州,许度大摆鱼宴招待他。朱元璋问道:“靠你的俸禄,哪来的银子买这么多鱼?”许度说是自己下湖捕来的,朱元璋不相信,便与许度一起下湖,见许度撒网捕鱼的技术果然和老到的渔民差不多。于是,朱元璋颜大悦,当即赏许度纹银百两。

  因为朱元璋给官员们警示的“守井”哲理和他严格的治吏律法,后来便催生出宋濂、海瑞、于谦、徐光启、况钟等一大批名垂史册的清官廉吏。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