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与老牛的儿童益智故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鹦鹉是那么多小鸟中,羽毛艳丽,喜欢喊叫学人说话的鸟,那么它们在主人的眼里看来是怎么样的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鹦鹉与老牛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和一只会干活的牛,除这两件东西外,家里再没有值钱的东西了。

  一次,牛从田地干活归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刚一进院,便躺在地上,站不起来了。它已疲惫不堪。鹦鹉见状,十分感慨地说:“老牛呀,你那样吃苦受累,可主人夸过你了吗?还不是说你干活慢,有牛脾气。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讨好呀,真可悲。你瞧我,不用干活,还让主人伺候着,主人还经常表扬我,说我真会说话,会学舌,太可爱了。你说我是不是比你聪明多了?你是否知道自己是个大傻瓜?”

  老牛说:“我知道自己傻,但我相信主人不傻,靠漂亮话只能得宠一时,不能得宠一世。”

  鹦鹉听了老牛的话感到十分不悦。于是双方便都沉默了。

  夜里,农夫家里来了一伙强盗,他们抓住了农夫,逼迫农夫交出一件值钱的东西,否则就要杀死农夫。鹦鹉看在眼里,心想,农夫最不喜欢老牛了,他肯定会把老牛交给强盗的。可结果恰恰相反,农夫将鹦鹉交给了强盗。

  鹦鹉不服气,它问农夫,为什么不把牛交给强盗?农夫说:“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没有牛就不能耕田,我就得挨饿,甚至被饿死,而没有鹦鹉,只不过少听一些漂亮话而已,无关紧要。”

  鹦鹉遗恨

  清朝有本《南吴旧话录》,说明代隆庆年间进士冯时可娶了小妾,养着只鹦鹉,丫鬟们拍屁,教鹦鹉喊小妾“夫人”,小妾心花怒放,吩咐下人精心喂养。冯时可却颇为不安,按当时的法规,妻妾错位要判刑坐牢。冯随之训练鹦鹉改口,改称“姨娘”一?。

  小妾耿耿于怀,在一个落雪的寒冬之日,把鹦鹉挂在庭院里,看着它活活冻死,方解心头之恨。

  “夫人”本是不实之言,“姨娘”才是如实反映。可是小妾听假话时芳心大悦,听了真话怒不可遏。冯时可感慨道:“‘直如弦,死道边’,人固如是,鸟也难幸免。”

  鹦鹉大赛

  鹦鹉学舌,到了比赛场上,这小鸟儿说的,到底是主人平时教的“真心话”,还是临时抱佛脚学的“新台词”呢?它们可不像主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贾厂长是玩鹦鹉的高手,受他影响,两千人的厂子竟有九十八只鹦鹉。这天,厂部决定举办一次鹦鹉大赛。

  贾厂长在赛前提了一条建议,他说:“鹦鹉参赛必须讲一句爱厂敬业的话,不少于八个字。定这项参赛规则的理由,一是寓教于乐,增强全厂凝聚力;二是让各家鹦鹉放下各家‘绝活’改说‘规范语’,平等竞争,才见难度,才见出主人突击调教鸟儿的硬功夫。”大家听了,一致赞成。

  比赛那天,场内气氛热烈,笑声不断。

  有的鹦鹉一怯场,忘记了临时学的新台词,又说起主人教的老“绝活”,什么“怕老婆有饭吃”啊,“三缺一,小来来”啊,“吃光用光,身体健康”啊,“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等等,全都冒了出来,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大老李调教鹦鹉的道行,不逊于贾厂长,本来是夺标大热门。

  可那鹦鹉上了场慌了神,竟然清脆嘹亮地说道:“厂兴我耻!厂衰我荣!”

  被喝了倒彩后,鹦鹉见众人笑它,竟嘎啦嘣脆地骂了一句:“他妈的!”这是大老李的口头禅,满场人听了禁不住又是一阵哄笑,大老李满脸羞愧地下了台。

  最后的选手是贾厂长,只见他不紧不慢地上了台。

  那鹦鹉摇头摆尾,傲气十足,甚至开口前还学贾厂长作报告前清嗓子的声音,众人一阵大笑。

  厂长用食指竖在唇前,示意大家肃静,只听见鹦鹉琅琅吟诵道:“鞠躬尽瘁,两袖清风!”

  话音刚落,就听到满堂喝彩:“好!好!好!”

  那些原以为厂长已“内定为冠军”的人脸红了,厂长这鹦鹉就是不寻常,字正腔圆,高贵潇洒!

  比赛结束,工会赵主席公布了冠军得主,贾厂长架鸟上台领奖,人鸟同荣。

  赵主席取出了一个红纸包,里面放着多少人都想得到的888元奖金,鹦鹉凝视着那红纸包。

  ?赵主席将红纸包递向贾厂长时,鹦鹉突然扑翅大叫:“不要送礼嘛!”

  ——带着贾厂长的乡音。

  全场大笑,赵主席在一旁不失时机地画点睛:“从鹦鹉的条件反射上,我们可以看到厂长的一身正气!”

  贾厂长笑吟吟地接过红包。霎时间,鹦鹉虚虚地扬翅又急速合拢,怪腔怪调地说:“那好,下不为例啊!”

  ——还是贾厂长的乡音!

  这次,台下一片寂静。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