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陕西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出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
“秦腔”对于出生于大西北的孩子来说很熟悉、每年邻近几个村子都要演很多次秦腔,也许因为这个缘故、从小对秦腔无感的我也就对贾平凹这本《秦腔》无感了。
去年年末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后记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才激发了我读这本书的欲望。后记中提到:“书稿整整写了一年九个月、我缺席了多少会议被领导批评,拒绝了多少应酬被朋友们恨骂,我只是写我的。每日清晨从住所带了一包擀成的面条或包好的素饺、赶到写作的书房,门窗依然是严闭的,大开这灯光,掐断电话,中午在煤气灶煮了面条和素饺,一直
62、有些伤,是永远不会愈合了。
到天黑方出去吃饭喝茶会友。一日日这么过着,寂寞是难熬的,休息的方法就是写毛笔字和画画”。 我当时觉得但凡一个作家为了一本书付出这番功夫、那这本书都值得我们去读一下, 体会一下作家想告诉读者的东西。这本书之所以叫秦腔,是因为书中通篇不离秦腔,文章的人物与秦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风街有什么庆祝活动最常见的就是唱秦腔,秦腔文化不时的出现在文章中,表达着人物的感情、渲染这故事的氛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近三十年的演变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是白家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姓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是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因为出生农村的原因,这本书里所描绘的种种场景真像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感同身受,以前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又都浮现在眼前。《秦腔》这本书是作家想给自己的故乡树碑立传,个人觉得清风街三十年的变迁史也是中国广大农村三十年的变迁史,读书笔记.这本书也是给中国的农村树碑立传了。 拿这本书里描述的两代人对土地的态度为例,我们的父辈和爷爷辈对待土地真是特别的珍视、而我们这代人对于土地并没有他们那么深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没有人再愿意守着土地。在西北农村的那个环境下,只要有一点点能力的人都出去打工、出去谋生了、土地已经支撑不了一家人的生活。我有时候在想,假如父辈这代人走了,那这个小山村还有人吗?应该没有人了、现在邻近的一些村子都已经成了空村、但是我又对农村的未来还是抱有希望的,我相信未来会有新的技术、新的发展理念让小山村重新焕发生机,那无数个小山村会越来越好、原来住在小山村的人也一定会生活的越来越好。
《秦腔》书中最有特点、最令人难以忘记的人物还属夏天义,夏天义是清风街的老支书。用书中话描述就是:“夏天义一辈子都是共产党的一杆枪,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土改时他拿着大尺分地,公社化他又砸着界石收地,"四清"中他没有倒,"文革"里眼看着不行了不行了却到底他又没了事。国家一改革,还是他再给村民分地、办砖瓦窑、示范种苹果。夏天义简直成了清风街的毛主席了,他想干啥就要干啥,他干了啥也就成啥。本来已经传出县上要提拔他到乡政府工作了,因为对修312国道占用耕地有意见,组织村民去挡修国道,因此受了处分,他故意撂挑子不干了。谁想乡政府竟立马换了支书与村主任”,用县志描述,夏天义的一生与清风街乃至整个县的历史都分不开了。夏天义是一个公正公私、 以集体利益为重、铁腕、富有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人物,清风街的人对他是既敬又畏 。他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谁也不能动一点点,自己儿子修房子占了一点,就要求把墙推到重砌; 他坚守着集体利益不能占一毫一厘的原则、年轻的侄子做支书时说不贪谁愿意去做的时候,他很严厉的说反正他们家的儿子不能贪一毫一厘; 他“一根筋”,凡是他认定的事情必须做成、用夏天义生前的话说:“一生能干几件事?干不了几件事,但没有这一根筋,一件事你都干不了”,七里沟於地失败被他视为一生的耻辱,所以当全村人投票不於地时,他坚持一个人去七里沟於地, 结果最后塌方被埋, 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一生都在为他视为生命的土地挣扎和奋斗,夏天义是坚守土地的一代中国农民的代表。
最后,秦腔渐渐的衰败,土地慢慢的荒凉,坚守秦腔的夏天智走了,坚守土地的夏天义也走了,新与旧的文化、观念冲击着人们,未来的清风街会怎么样?
看更多实用读书笔记欢迎继续关注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