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窗外》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学校在窗外》这本书是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这本书我觉得对于家长也是很受益的。
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选择小学阶段由父母来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有些科目请专业的教师来教,我从心底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当然也有所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书中大江健三郎对于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阐述的观点是:为了与世界联结,进而反观自己,了解自己。
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与其他一些人相互联结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有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孩子去学校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学
13.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戏中我们爱犯一个错误,就是总把希望寄予明天,却常常错过了今天。过去不会重来,未来无法预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人生没有预演,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应是弥足珍贵。
校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知识。关于学习知识,很多教育者们都提倡孩子自主学习,我在想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如何懂得自主学习?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学期从学习拼音开始,然后学习认字、写字,数学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被迫的学习,孩子们在期中和期末都要面临考试,对于考试家长和孩子都很紧张,分数考得好的孩子家长自然高兴,分数低的孩子家长心里不舒服,可能会对孩子各种批评,此刻想想自己也是这般焦虑的家长之一。
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认字,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来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知道老师教认字我就认字,教写字就写字,很少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认字,写字,读书?似乎就是应该做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这个学习上的主动性要从哪里来呢?我不记得小时候老师是否惩罚过抄写生字多少遍的事情,读书笔记.现在却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孩子写错了题,某老师会惩罚孩子写多少遍?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会有怎样的理解?有一次,我儿子有几个字写错了,他的堂姐建议多多抄写,我反问我侄女,对于惩罚抄写是否有效,他的回答是无效的,我很奇怪明知无效的方法却仍然选择,其实这样一个惯性的思维,因为她以前也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能用惯用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使我很纠结,儿子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孩子爸爸觉得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他要求孩子在这个暑期把学习过的课文都默写,对于这件事情,我开始不是很同意,当然我开始是心疼孩子,也有一些觉得不妥的地方,只是似乎说不出来,通过看了《学校在窗外》,我似乎有点明白,背多少书,写多少遍也只是让孩子在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这样的默写意义在哪?孩子通过默写只是会多写几个字,多背诵几篇文章,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被我们一点点破坏掉呢?
这些问题我还需要慢慢的去思考学习,或许在《学校在窗外》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我要继续细细读下去。
读后感:
不仅介绍了书里的内容,还结合现实情况写下了自己的思考。
虽然疑惑不一定有答案,但这是一粒种子,先种在心里,给它浇水、施肥、松土,总有发芽的时候。
看更多实用读书笔记欢迎继续关注本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