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等待你去描绘的人生画布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成功的秘诀有哪些?今天励志频道带来明天:等待你去描绘的人生画布。   明天向往,它是个未知数,是神圣的。谁也说不清,明天是辉煌,还是失败?明天既向我们显示机遇,又向我们发出挑战。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绝不平坦,到处布满荆棘。但无论情况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光辉绚烂的明天只接纳有聪明头脑的人。
  
  第一章、准备,赢得未来成功的关键
  
  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说:“一个善做准备的人,是距成功最近的人。”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抓住机遇,最后才能获得成功。我们说,一个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一个已经预约了成功的人。
  
  1.准备,成功的保障
  
  准备是成功的必要保障,没有准备的行动只能使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通常我们失败后都习惯于为失败找无数个理由,但一切失败的最终根源其实只有四个字:准备不足。
  
  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或许这样说有点绝对,但却不无道理。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常喜欢拖沓,以“磨刀不误砍柴工”来为自己寻找不提前准备的借口。虽然“卧薪尝胆”、“枕戈待旦”等典故不断警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与物质准备,但现实生活中仍然不断演绎着“事后诸葛亮”和“亡羊补牢”的悲剧。我们看到,凡匆忙行事与盲目决策者,没有一个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固然许多人都以“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作为自己的“口头禅”,但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完全理解并加以运用,这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否则,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士绝不是现在这个比例。
  
  阿尔伯特?哈伯德就属于比例很小的成功者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懂得“准备”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家庭原本就富足,但他并不满足,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阿尔伯特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对于当时还很年轻的他,最缺乏的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总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时一边看一边背诵。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阿尔伯特在多次的欧洲考察之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为了自己的事业能够顺利进行,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事出版行业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
  
  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执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还把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
  
  所以在他的公司里面,全体员工都以“你准备好了吗?”作为口头禅。“准备第一”也可以说是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显而易见。
  
  他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滚滚而来。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可以说,阿尔伯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的,所以他才能够在面临机遇时果断出击,正是准备意识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应当说,在任何事情都要以准备作为前提。只有充分地准备才能保证所做之事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相反,没有准备的工作是毫无头绪的,也无法判断结果,当然会留下了许多漏洞和隐患,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面试是一个人获得工作的前奏,对能否取得工作的机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获得心仪的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一定不能少的。
  
  面试时,大部分人都会将自己的简历做精心的准备,但轮到面试时,往往像赶鸭子上架,一律依靠临场发挥。很多人因为临场的表现不佳而与心仪的工作失之交臂,这其实就是因为准备不足的缘故。当然,也有许多人因为准备充足而抓住了机遇。
  
  张凡是上海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虽然读的是文科,但也得到了诸如四大、宝洁等企业的看好。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平静地说,是每一次面试前的精心准备让他离目标渐行渐近。他应聘的企业全部为500强公司和咨询公司,知道这是一个百里挑一的过程,就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看了所有面试类书籍、500强公司面试指南,针对企业可能提出的各个问题都做了滴水不漏的回答准备。
  
  在求职中就应当如张凡那样,事先做好准备,以备必要之需。其实,面试的过程虽然看似无形,但可以准备的内容很多都很实在,如“你如何安排你的一天”“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等等问题。总之,精心做好面试准备是求职成功的基石。
  
  一个在职场商海中“摸爬滚打”,对现代企业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的人说过这样的话:“不管是对现代企业,还是对刚刚走入职场的员工来说,不是比谁做成功的事情更多,而是比谁犯的差错更少,有准备就能在现代企业和人事竞争中赢得一切,无准备就必输无疑,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而败,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而成”。
  
  比尔?盖茨蝉联十几次世界首富宝座,他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大多认为微软的比尔?盖茨是IT行业的天才人物,但殊不知他是经过耐心的准备才步入计算机行业,到今天为止,比尔?盖茨还时常说:“一个公司要垮下去,只需要18个月,所以我依然是枕戈待旦,时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一个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一个已经预约了成功的人。在工作中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我所准备的是最适合我的吗?当你得到的肯定答案越来越多时,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升高。
  
  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说:“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时刻准备才能有所作为,“善于准备的人,一切都会及时到来”。
  
  2.机会青睐有准备之人
  
  每个人都想要成功,成功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容易的。成功需要机会,而机会又绝非唾手可得。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曾指出:“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的人。”纵观当今世界上的诸多成功人士,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荣誉光环下煜煜生辉的笑脸,而不是他们在成功前无数艰辛、痛苦的凄冷场景。虽然,这些准备阶段在成功之后已成了“历史”,但这“历史”在他的心中却永远不会被光环淹没。因为,没有那些“历史”,他们的成功将不会成为“现在”。
  
  要知道,机会绝不会轻而易举地落入谁的怀中,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有位作家说过:机遇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拼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
  
  事实就是这样。好的机会可以给奋斗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机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并不是只属于极个别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的人。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机遇,从来没有机遇光临的情况是极少见的。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在机会来临时就能够抓住它。机遇很珍贵,有些人抓住了,他们成功了;相反,有些人没能够及时抓住而与机遇失之交臂,他们失败了。
  
  生理学家贝弗里奇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为什么有的人眼看着机遇到来了又溜走,而有的人却抓住了这一珍贵的机会呢?这就是因为有的人在机会到来之前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这样的人不失败能怎样!而有的人却以充足的准备工作来迎接机遇女神,成功当然也会眷顾他们。
  
  机会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来说,却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剂,在你还沉浸在获得机会的兴奋之中时,它却会给予你致命的一击。
  
  虽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却蕴涵着很深的哲理,它明确了“机会”与“准备”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机会的分配是不平等的,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之所以会看到诸多的“不平等”现象是有原因的。是的,看起来是有些人的机会多,而有些人的机会少,但我们是否又看到了那些机会多的人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否看到了那些机会多的人为争取机会所做的诸多前期准备?“机会”是留给那些平时孜孜不倦勤奋“准备”的人。一个人如果平时“准备”不足,努力不够,“德、能、勤、绩”平平,那么等到机会到来时,当然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从身边溜走。所以,要把握住机会,不是在机会到来的那一时,而是靠平时扎实的积累准备。
  
  18世纪,印刷厂大多是手工小作坊。作坊主往往同时也是印刷工。当时有个叫安得鲁?布莱德福特的人,手里有一份尼亚州政府文件和宣传品的活儿,就是这份活儿,让所有印刷商都为之眼红。因为有了合同,他感觉高枕无忧,虽然他的印刷厂秩序混乱,印刷质量不高。
  
  有一次,一位宾州政府官员要在大会上宣读一篇重要的致词,要求布莱德福特为他印制发言稿。布莱德福特没有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他按照平时的习惯,把文件马虎虎排版,草草地印刷出来。结果错误百出,让那位官员很是生气。
  
  另一名年轻的印刷商很早就“虎视”着那份同行们都眼红的合同,他一直在为找到机会而准备着。他注意到布莱德福特的弱点,知道他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年轻人找来官员致词的原稿,费尽心思地把版式设计得优美大方,又严谨地依照原稿一遍遍核对印刷品上的字。然后他把自己印制的内容精确、样式美观的致词,送到每位政府官员手里,同时附上自己对官员致词的见解。他还给每位参加会议的人也发了一份,并在致词后面附上一段话,感谢他们对宾州的关心。
  
  可想而知,第2年政府就和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印刷合同。
  
  不要以为这位年轻的印刷商只是单纯的依靠机遇,事实上,他在机遇到来之前一直进行着准备工作。如,他把自己的印刷厂管理的井井有条,印刷质量也在同行中居高,版式也相当精美等优点。
  
  我们都应该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纯粹偶然降临的机会极少,只是有些机会看起来像是从天而降罢了。实际的情况是你具备把握它的条件,只是它来得突然,像是偶然遇上的。消极地等待机会的降临无异于守株待兔,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困难”,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最有可能使你发现机会。有人这样说过:我们欢迎运气,但不靠运气;强者创造机会,弱者等待机会。“等待”的其实只是运气而已,是比较渺茫的,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会把人生的成败寄托于此。
  
  一位人才学家曾说过,事业成功的3大要素是天赋、勤奋和机遇。可见,机遇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天赋和勤奋。成功者并非天生是机遇的宠儿,他们大多是在经历了奋力拼搏、曲折辛酸之后才得到机遇女神的青睐的。你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机遇女神便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3.有备则无患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变故。它可能是一个机会,然而它也可能由机会转变为陷阱。无论怎样,如果你根本无法掌控一些突然的变化,无法利用这些机会,甚至变得无所适从,惊慌失措,那么你面临的将是更残酷的等待、失败乃至一生的痛悔。正如上一节中我们所说: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拉尔夫?拉森就是一个因准备工作做的好而抓住机遇的人,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做的。
  
  机会来自于一次推销任务。家乐福采购部经理巴思孔是一个脾气暴躁、傲气凌人的人,许多想向他推销产品的业务员都碰了钉子。有一次,他到加利福尼亚出差,一家生产办公设备企业的销售主管知道后,决定派员工拉尔夫?拉森去拜访他,把企业的产品推销出去。由于巴思孔只在这个城市停留一周,所以销售主管希望能在他回去之前草签一个合作意向。
  
  时间非常紧迫,因为当拉尔夫?拉森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距离巴思孔离开的时间只剩下3天了。但是,拉尔夫?拉森并没有急于去宾馆会见巴思孔,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详细了解巴思孔的奋斗历程,弄清了他毕业的学校,处事风格,关心的问题以及剩下这几天的日程安排,最后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
  
  拉尔夫?拉森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到了第2天早上,拉尔夫?拉森没有先去宾馆,而是回公司整理了1个小时的资料,把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并将能突出自己产品优势的地方全都列了出来,然后把巴思孔对产品最关注的耐用性、售后服务等关键点进行了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强化。因为他已经查明,巴思孔当天上午有一个简短的约会,要到10点半才回去,所以做这些准备工作在时间上来说是绰绰有余。拉尔夫?拉森在10点15分到了宾馆,在通向巴思孔房间必经的电梯旁等候。10点半,巴思孔回到了宾馆后直接上了电梯,拉尔夫?拉森也马上跟了进去。他从巴思孔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很快就得到了去巴思孔房间喝咖啡的邀请。后来的事就很简单了,巴思孔一次就定购了这家公司一个季度的产品量,并且签订了正式合同,甚至在他临走的那一天,这笔业务的预付款就已经到达拉尔夫?拉森所在公司的账户了。
  
  别的推销员都在巴思孔面前碰了钉子,而拉尔夫?拉森却成功地达到了目的。为什么?正是因为拉尔夫?拉森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上司授予的任务。所谓“有备无患”,事先做好准备,成功就不会向你挥手说“再见”!
  
  “诗经”中有这样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引申出来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最后导致事情失利。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突如其来的机会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来说,有时比陷阱还可怕。这里就有这样一个人:
  
  一家公司马上要和一家跨国企业进行一场市场合作的谈判,各种材料都已准备就绪,日期也早已定好了,这是无法改变的。然而事不凑巧,公司销售部的经理却突然在这时出了车祸。于是,公司决定让这个经理的助手承担这次谈判任务。公司的董事长还对这个助手进行了暗示:由于销售经理受伤非常严重,出院以后也无法再回原岗位工作了,如果这次谈判成功的话,销售部经理的职位就是他的了。
  
  这个助手兴奋极了。作为经理的助手,他知道这次谈判的前期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合作方式、公司的底线都已经确定,所以对这次谈判仿佛成竹在胸。
  
  但是,谈判进行到第2天,那家跨国公司就中止了这次合作意向。原来,虽然这个助手也参与了这次谈判的前期工作,但他却没有从一个谈判代表的角色上去进行必要的准备。一些很简单的事情他都不知道,比如:对方参加谈判的有几个人?他们是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其实,这些信息都存在销售部经理办公室的电脑里,被兴奋冲昏了头脑的他根本没有去想这些,更不用说去费心地将这些资料记在心上。结果,谈判从一开始就进行得不顺利。对方认为有一些事项早已沟通过了,可这位助手却一问三不知;对方都是对香烟极其厌恶的人,而这位助手却在谈判桌上吞云吐雾;对方有喝下午茶的习惯,而这位助手却没有准备……这位助手的表现让对方极其的不满意,所以才中止了合作意向。
  
  谈判失败了,这位助手非但没有坐上销售经理的位子,连原来的职位也失去了。一个做不好准备工作的人无法胜任任何工作,这位助手被公司辞退也是必然的。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这种艰辛便是准备阶段的必然。士兵平时习武打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锻炼、演习,等到需要的时候,便能挺身而出;舞者“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人由于一个发明,便名垂青史;有人因为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而名扬四海;有人因一次比赛而一夜成名。也有人说:“他们机会好,运气好。”然而他们靠的仅仅是运气吗?当然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台下十年”等不都是他们所做的准备吗?一项发明的出现,不知道付出了多少个年月;一本书的问世,不知花上作者多少个日日月月的积累;比赛的成功不知道付出过多少的汗水……因为准备,在面临机会时,他们才表现的出色,正所谓“有备则无患”!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激励人发奋图强,而安乐则使人不思进取。
  
  把一只青蛙投入沸水锅里,青蛙受到强烈刺激后,“嗖”地跳将出来以逃生;然而将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加温,青蛙意识不到危机将至,不挣扎也不跳出,等它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却没有了逃生的能力,结果就会被活活烫死。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有一只野猪对着树木磨它的牙,一只狐狸见了,问他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也没看到猎人和猎!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做人更当有这种忧患意识,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永远都要学会未雨绸缪。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做一项事业之前,我们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你现在过得很满足很舒适,可谁也不知道哪天风云突变,就会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也或许你现在过得很不如意,郁郁不得志,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个绝好的机会由天而降,从此改变你一生的命运。未雨绸缪,才能克服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威胁和挑战,使得事情顺利开展,不半途而废,以致前功尽弃。五代时创建后唐国的李存勖的例子就是证明。
  
  李存勖在打天下时,面对强敌,不忘父辈遗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其意志和力量,好比那只在沸水锅里奋力一跃的青蛙。但后来天下已定,他就认为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了,便整天吃喝玩乐,荒疏政事,最终身死国亡。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只看到成绩,看不到差距;只看到好景象,看不到新隐患,那便会很危险,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在“舒服”的环境中逐渐消亡。看不到隐患,就不会为之而做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旦意外出现,必将会惊慌失措。
  
  智者懂得,凡事提前做好准备,到危机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以致急事缓做,缓事急做。
  
  老天对世人是公平的,他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给予过大小不同的机会,只可惜有太多的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机会一纵即逝,到最后顿足捶胸,也悔之晚矣。为什么我们只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后悔、错过中,才能切身感悟到机会与人生经历之间的真谛呢?
  
  成功大都是来之不易的,做人做事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满,功成名就的,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准备,不注意修身养性,总期望着临时受用,那是不可能有长久效用的。古来名将驰骋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熟用兵法韬略运筹帷幄,虽说经常出入于九死一生之中却仍然能悠闲自得毫不仓皇。这就说明“闲中不放过,静中不落空”的功用,要知道“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敌的。
  
  仅仅有“今日为明日打算”的心态也是不足够的,还要有“为多日后打算”的准备。做事情之前提高警惕,厄运才不会找上你;做事情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你也就不会陷入窘境。不要等到困难来了才去想办法,而要运用你的智慧来预测尚未出现的困难。这样,困难来临时你再次深思熟虑,大困难就成了小困难。与其整日因为心事重重而辗转反侧、忧心忡忡,不如把事情解决完了再睡个踏实觉。做事情不能行而后思,这样或许能寻求到失败的借口,可绝对不是一种好的习惯。如果事前事后都不思考,那更为可怕。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思索的一生,事先有远见,遇事深思,未雨绸缪,取得成功的几率就会非常大。当然提前预测到可能会出现的忧患,也可以将你的损失降到最小,甚至为零。
  
  人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就是因为人与动物之间有着一个最大的区别:人能够计划自己的事业,并按部就班地去实现。可是计划应该切合实际,不能想入非非,否则你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果在做一些事情时,因为你的准备不足而遭遇挫折或阻碍,以致最后事情中断,那么是非常可惜的。然而最可惜的是,在面对挫折时轻言放弃。你不去努力尝试,挑战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超越自己,又怎能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也可能会有人说,有必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吗?答案是:有必要。事实上,这并不是让自己活得累,而是要让我们在日后的道路上活着更加顺利。因为人生的变化是未知的,永远没有人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更理直气壮,更有保障一些呢?
  
  在当下的职场上也是如此。现在的社会就业压力这么大,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全能型的人才,如果老板安排一个专业外的事给你做,你却说:不好意思,老板,这个我不懂,我没学过。老板当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那么好的耐心等你重新学习,也许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炒掉你,然后再招一个更适合的人。相反,如果你干脆地回答:是的,我马上就做。如果你的老板不是一个忌贤的人的话,那么,相信你一定会受到赏识。个人的价值往往是在最关键时才得以体现的确。现实一点说,只有在老板觉得你还有用时,才能好好保住你的饭碗,在竞争压力如此之在的社会里,不时时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及时让自己充电、进步,那么不用多久就将被社会所淘汰。现实是,只有你不断发展进步,你的生活才会蒸蒸日上。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里更真实地得到了体现。
  
  追求发展和进步的人总是致力于提高自己和改善未来,他们渴望学习和实践新的观念、新的见识和新的技能。无论年龄有多大,成就有多少,他们总是渴望获取新的信息。他们就像海绵一样,吸取着周围所有能吸取的东西。考虑得深远,并为之做好准备,“近忧”自然不会来困扰你!
  
  5.为了成功,时刻准备着
  
  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瑞敏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瑞敏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人生就如张瑞敏所提出的问题那样,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利者的状态。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为了成功,时刻准备着。
  
  现实需要我们为成功时刻做准备。仓促上阵,那是缺乏准备,必败无疑;临阵磨枪,那是被动的准备,胜算不大;只有运筹帷幄,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胜券在握。在每次做出重大决策或实施重大决策之前,你应该有意识地问一问自己:做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
  
  很大程度上讲,人的成功需要机遇,人是机遇的产物。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以及他的成就时,不能完全忽略机遇的重要性。有些时刻甚至比几年的时间都要重要,在时间的重要性和价值之间没有均衡之说。甚至可以说,一个出乎意料的5分钟就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人不是靠偶尔撞在木桩上的兔子获得成功的。事实上,通常我们所说的命运的转折点,只是我们之前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所集成的机会。在美国哈佛大学,有一句著名的校训: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它很精辟地诠释了勤奋、机遇和成功3者之间的关系。
  
  李斯?布朗出生在迈阿密附近的一个穷苦之家。很小的时候,他和双胞胎的兄弟就被厨房女工收养了。
  
  李斯很好动,说话口齿不清还喜欢说个不停,因此从小学到中学,他就一直被编到专为有学习障碍学生所设的特教班。毕业后,他在迈阿密海滩担任清洁工,但他却有着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播音员。
  
  晚上,李斯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抱上床,收听当地播音员的演播。他的房间很小,塑胶地板也残破不堪,但他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电台,他常把梳子当作麦克风,练习嚼舌根把唱片介绍给假想的听众。薄薄的墙壁是不能隔音的,李斯的养母和兄弟听得到那端传来的声音,便会对李斯大吼,叫他停止聒噪去睡觉,但李斯根本不理他们,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梦想。
  
  有一天,李斯在市区除草,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大胆地走到当地的电台。他走进电台经理的办公室,告诉经理他想成为音乐节目的播音员。
  
  这个经理上下打量这个戴斗笠、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有广播的背景吗?”
  
  李斯回答说:“没有。先生,我没有。”
  
  “那么,孩子,恐怕我们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李斯很有礼貌地向他道谢,然后离开了。这个电台的经理以为他再也不会看到这个年轻人了!但他低估了李斯?布朗对理想的坚定执着。整整一周,李斯每天都去电台询问是否有任何工作机会。最后电台经理投降了,只好雇李斯当小弟,但没有薪水。刚开始时,李斯帮不能离开录音室的播音员拿咖啡或午、晚餐,最后李斯工作的热忱态度赢得了播音员的信任,他们会让李斯开自己的车去接来访的客人。
  
  在电台里,别人叫李斯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他还做得更多。和播音员混在一起时,李斯常会蹭在控制室里不愿出来,他学他们在控制板上的手势,并尽可能多地吸收他所能吸收的,直到播音员要他离开。然后晚上在他自己的卧室里,他就反复练习,为他的梦想做万全的准备。
  
  一个周末的下午,李斯待在电台里。一个叫洛可的播音员一边喝酒,一边现场播音,除了李斯和洛可外,大楼里没有其他人。李斯明白洛可一定会喝出纰漏,他密切注意着,而且在洛可的录音室窗口前来回踱步,当李斯窥看里面的情形时,他喃喃自语地说:“喝啊!洛可,尽量喝!”
  
  李斯很渴盼这个机会,而且他也预备好了!如果洛可有要求的话,李斯便会冲到街上为他买更多酒让他狂饮。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斯扑过去接,正如所料,是电台经理打来的。
  
  “李斯,我是克莱恩先生。”
  
  “我知道。”李斯说。
  
  “李斯,我想洛可无法撑完他的节目了。”
  
  “是啊,我想也是。”
  
  “你可以打电话给其他的播音员,让其中一个过来接手吗?”
  
  “可以,经理,我一定会的。”
  
  李斯的确打了电话,但他不是打给任何一个播音员,他先打给他妈妈,然后打给他女朋友。他说:“你们全部都到外面的前廊,然后打开收音机,因为我就要上现场直播节目了!”
  
  他等了约15分种才打电话给经理,李斯说:“克莱恩先生,我找不到任何人。”
  
  然后,克莱恩先生就问:“小伙子,你知道如何操作录音室的控制装置吗?”
  
  李斯就等这句话了,他挂了电话就飞似的进了录音室。他把洛可移到旁边,然后就坐在播音台前,他紧张而又兴奋地打开麦克风的开关,说道:“听着,在下小名李布山人——李斯?布朗,您的音乐播放大圣,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是天下独一,举世无双,年纪尚轻,爱和大家混在一起,我领有注册商标、货真价实,绝对有能力让你满足,让你动感十足,听着,宝贝,我就是你要的人!”
  
  李斯的表现非常出色,他让听众和他的经理刮目相看,从这次命中注定的好运开始,李斯就相继在广播、政治、公共演说及电视方面缔造了成功的生涯。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已经做好了把握它的准备,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李斯把握住了,所以他取得了成功。然而对于那些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遇,也是一文不值;对于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来说,再大的机遇,也只会彰显他的无能和丑陋,使他变得荒唐可笑。
  
  机会是吝啬的,它稍纵即逝;机会又是慷慨的,它会多次地光顾我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机会。在机会没有来临时,要耐心等待。不过,等待不等于什么也不做,而是时刻准备着,要准备的更加充分,要准备的有能力抓住和运用机会。这样,在机会光临时,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促使一个人抓住机遇——成就他一生的那个机遇,并走向成功的,正是他的个性、他的个人能力。正如麦克阿瑟将军所说:“召集军队上战场的军号声对于军人来说,就是一种机会。但是,这嘹亮的军号声,绝不会使军人勇敢起来,也不会帮助他们赢得战争,机会还得靠他们自己来把握。”
  
  偶然的机会只对那些勤奋工作、时刻准备着的人才有意义。
  
  工作中也是如此。每一天,你都要尽心尽力;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份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到老板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抑或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在你为机会的来临而时时准备的行动中,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永远要记住,你才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你是否具备优秀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取决于你是否为把握机会而时刻准备着。 看更多励志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