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成为这5种人,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成功的秘诀有哪些?今天励志频道带来拒绝成为这5种人,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它会把重要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做。据《今日心理学》的观点,20%的人都认为自己有着积习难改的拖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对即将到来事物的负面看法。这些看法里总包含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冲动,让你想要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来替代。

  那么,究竟哪几类人更容易拖延?应对方法又如何呢?

  1.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可能会引发焦虑性的思考,从而引发拖延。你可能会死守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想法,且觉得成功的标准在于你能否表现优异的自我期待。

  完美主意的思维方式是,如果你觉得该做好的事情做得不够好,那你就是失败的,其他人会瞧不起你。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会因为可能表现不佳而感到忧虑。

  完美主义者,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如何完美地将任务做好,考虑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细节。当面对巨大的任务时,完美主义者往往考虑很多,限制了前进的步伐。

  完美主义者,总是把完成任务的程度跟自己的人格挂钩。如果自己百分百完成任务,那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者。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百分百成功,一旦某个复杂任务或者可能失败的想法进入你脑海,完美主义就引发拖延。因为他害怕面对批评,更害怕别人否定自己的人格。

  小刘是公司的一名员工,入职后勤快利落,做事都很完美。但这些完美的事情,都是一些不太复杂的任务,如修改表格、打印文档等。

  但有一天领导分配给他一个大项目,里面很多复杂的流程都需渐进明细才能确认。小刘接到如此巨大的机会,心理暗自窃喜。由于平时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在面对如此巨大机会的同时,小刘思考很多,处处想把事情做得详尽。然而,事情并不如小刘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项目也需要多个专业间配合。在积极以完美主义要求自己和对待别人时,小刘陷入了无限的焦虑。

  他想尽快提交报告,然而一切客观条件没有得到;他想让每份文件都能得到顺利批阅,然而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他想每次报告都按时间节点及时提交,然而其他专业间的一些条件未到,他始终被拒时间节点的门外......

  小刘整夜的焦虑和恐慌,潜意识认为自己没有完美完成该做的任务。小刘开始陷入拖延的怪圈,他害怕再次面对文件的退回,害怕面对同事领导间的质询,害怕别人否定自己的眼神。

  其实,小刘是典型的“完美主义”拖延者。

  当自己是一位完美主义者时,该如何战胜拖延,迎接美好?

  首先,完美主义者思维上不要认为世界非黑即白。

  任何事情都有中间的一面,不要以完美主义的眼神来苛求自己和他人。

  其次,不要用绩效或工作来评定自己。

  很多完美主义者用完美的绩效评价来取悦所有的人,并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认可上。当面对自己无法百分百把握的任务时,开始拖延,害怕别人否定自己。其实,社会上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当你要求百分百完成销售业绩时,当你面对一次失败的销售时,你可能不知道竞争对手给顾客提供了一个你无法给予的优惠价。而此时,你用完美主义归咎于自己,害怕面对失败,无非为自己下次追求完美销售业绩增添更多拖延的成分。

  最后,锻炼情感耐性,积极去做。

  寻找思考和感觉之间的联系。接受紧张的情绪,并积极接纳自己,选择在焦虑中坚持下去而非退缩。积极着手去做,放弃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有意义和完美的观念。

  2.“我是拖延者”标签者

  《色彩欲》指出当你决定你要看到红色时,假定给自己一个暗示,当你出门的时候,你发现原来你没关注过的东西出现了大量的红色元素。同样,当你给自己带上“我是拖延者”标签时,你会发现生活中你时时在拖延。

  现实中,有好多人自我定义为“我是拖延者”。其实,这样的自定义者,更容易让自己拖延。

  你对于自己消极的概括,其实是一种错误描述。如果你只是拖延者的一种角色,那你还谈何自我改变呢?

  经常有朋友在面对任务拖延时,当你询问他迟迟不做的原因。他会很自然的跟你说:我本来就是拖延者啊。他把自我标榜的标签,成为自己拖延的借口。在心里,给自己拖延者的暗示,将使你永远拖延下去。

  概念对观念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标签会影响一个的自我意象。当主动认领“拖延者”标签时,就面临一个风险—你会别无选择,而只能向你的标签靠拢。

  当自己是一位“我是拖延者”标签者时,该如何战胜拖延,迎接美好?

  首先,摘掉“我是拖延者”标签

  要明白现实中,没有谁会每次都拖延,也没有谁会百分百高效不拖延。我们要正确描述自己,你可以将自己看成一个在某些方面拖延,而在另一些方面及时而高效的人。你可能不喜欢自己的拖延习惯,你可以改变你所不喜欢的。但是不管怎样,拖延者不能成为自己的唯一定义。

  其次,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观念。

  多回顾自己努力战胜拖延的经历,给自己的行为重新定义。心理上积极肯定自己可以战胜拖延,并努力跟积极的行为靠近。相信自己有能力组织、调控并引导自己的行为,去实现某个积极地目标。这种信念,经过心理学充分研究表明跟优秀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

  3.“准备好再开始”者

  当开始学习一项技能或接受一项任务时,有很多人的想法是准备好再开始。其实,持这样想法的人,多数是生活中的拖延者。

  当你想要学游泳时,你说当我买好泳裤、泳镜和办好游泳卡再说;当你想要学英语时,你说当我买好教材准备好听力素材再说;当你想学PPT时,你说当我看完教程请教完学习方法再说……其实,准备充分点再去学习是一件好事情。但很多人说的准备,其实是自己拖延的借口。他所说的准备好,迟迟没有到来。

  当想要做一件事时,立即行动,在行动中逐渐收集资料,检视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

  经常看到一些朋友请求推荐书单,推荐某个软件的学习资料,但最后很可能的结果是这位朋友因拖延迟迟没有“准备好”。

  就如学PPT而言,高效的学习方法是直接动手去做。当你做一段时间,再去主动寻求学习资料和方法,才能找到自己的所需,才是拒绝拖延的行为模式。

  不要拿“准备”给拖延做嫁衣,你所说的“准备好”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来。

  当自己是一位“准备好再开始”者,该如何战胜拖延,迎接美好?

  首先,积极主动尝试,克服情绪的障碍。

  你在积极行动过程中,发现一切都顺其自然,准备的刚刚好。你为自己的成就而兴奋,你为自己告别拖延而雀跃。

  其次,先执行容易做好的事,培养立即行动的思维。

  准备好再做,容易让人一拖再拖。你可以先找出对你来说很容易做好的事情,立即开始。在这件事上坚持实践“立即行动”哲学,直到完全掌控。

  4.“自设障碍”者

  “自设障碍”在你的拖延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通过归咎于那些难以控制的障碍,你可能在表现有失水准或失败时,保存一点颜面。

  老板交你一项任务,让你与公司的供销商重新谈判,以求降低成本,缓解目前紧张的经济形势。也许,你有能力实现这次目标,但你不太确定。为了回避别人对自己谈判能力的判定,你“自设障碍”告诉自己及别人这次谈判异想天开,并声称供销商绝不会让步。为了验证自己的自我保护猜想,你安排会议室拖拖拉拉,谈判时心不在焉,最终实现了这个“预言”。

  当我们面临期末考试时,我们“自设障碍”说:这门课很难,老师讲的很差,为自己不复习且有可能考不好的行为来掩饰。你这种“自设障碍”的行为越明显,你的拖延行为越清晰。你在扭曲事实的拖延里,保护着弱小的自己。

  当自己是一位“自设障碍”者时,该如何战胜拖延,迎接美好?

  首先,把信念、猜测和事实分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把自己“自设障碍”的猜测,当成事实。不要总想用保护自己、害怕面对困难的心,来扭曲事实。事实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多障碍,我们要努力去做,不要被意识中的障碍限制了积极奋斗的信念。

  再次,把“自设障碍”看错一种错误思维。

  把自我障碍式思维,当成一个长期存在的错误来认识。同时,知道你还是可以纠正它,你就已经让拖延思维的这种具体形式“见光”了。

  最后,把设限的自我陈述跟“立即行动”的思维对比。

  通过,多次对比和尝试,你会发现自己所谓的障碍都是自己意识所加。提升立即行动的思维,将自我设限的谎言拆穿。

  5.“害怕失败”者

  当你面对一项任务,你不相信自己能控制局面,内心有种强烈的冲动,你想换到一个让你觉得安全一点的行动上去,这种拖延的过程就是“害怕失败”。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源,无法迎接高标准的挑战,这种信念就会启动你的拖延反应。不过,只要消灭这种对失败的看法,就可以帮助自己甩开这种自我破坏的模式。

  生命中除了死亡,确定无疑的事并不多。失败或者落后于你所定义的成功标准,也是一件时有发生的事。你害怕失败、害怕尝试,进而你拖延、举步维艰。

  当自己是一位“害怕失败”者时,该如何战胜拖延,迎接美好?

  首先,失败是一种幻想出来的陷阱。

  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幻想出来的,比如,你认为如果没有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做到百分百,你就失败了,这种万众欢呼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很多人为的痛苦。不要将一切与你这个人联系起来,而应与你所做的事情相联系。如果不以失败否定自我,你就不会害怕失败了。

  其次,把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

  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你这是检验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本人。如果你不喜欢结果,那就调整计划,重新检验。

  五种“拖延症”高危人群,您躺枪了吗?

  希望可以按照文中的应对策略,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蓝天! 看更多励志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哦。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