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不管是在啥年代都是很有用的一句话!那就是“皇帝的心永远都是猜不透的”。关于咱们国家历史而言,这样的例子实在是记载了太多,也是自古以来为官之人必定懂得!
以清雍正朝为例,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应该是最微妙的!
我国的古话常说,鸟尽弓藏,功尽人亡,功臣一般都是不得好死的,年羹尧也难逃此谶语。
年羹尧虽说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但他自个是有真本事的。他后来虽然以军功著称,但他年青的时分却是中过进士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而且还做过翰林院的检讨,这是很不简单的。由于小妹的这层联系,年羹尧和雍正的联系自然与众不同,他在仕途上自然是一路攀升,他先做四川巡抚、后升为四川总督,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做上了川陕总督。康熙驾崩后,雍正命他顶替抚远大将军胤哆的延信一起执掌西北军务。由此,年羹尧和隆科多变成雍正即位后的左膀右臂,备受恩宠。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尧命令诸将“分道深化,捣其巢穴”。
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各路大军跃进千里,将叛军打得丢盔弃甲。特别是四川提督岳钟琪(其时雍正封其为奋威将军)更是体现神勇,他率军一路狂追,直捣敌穴,匪首罗卜藏丹津慌乱之下,化装成女人才得以逃脱。最终,罗卜藏丹津领着两百多残兵败将投靠了准葛尔部的策妄阿拉布坦,从此一蹶不振。由此,“年大将军”之威名,大江南北,人尽皆知。年羹尧一高兴,脑子就糊涂了。
他像个被宠坏的孩子,也开始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常常做出些逾越本分的傻事。
譬如在西安都督府,年羹尧也弄得像朝廷相同,令文武官员逢五逢十做班,辕门和鼓厅也画上四角龙。他给别人东西叫“赐”,就餐称“用膳”,请客叫“排宴”,弄得自个跟皇上相同。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2次进京陛见,这变成他人生由盛转衰的拐点,可惜他这个时候还是一点都不知道收敛。赴京途中,他竟然令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接跪送。到京后,王公以下官员出城跪迎,年羹尧坐在马上,安然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好,他也仅仅点点头,完全不放在眼里。年羹尧的跋扈,一度引起了皇城士大夫们的极度不满。更有甚者,年羹尧在雍正面前,竟然也“箕坐无人臣礼”。在此之前,本就很多人告年羹尧的状,雍正见年羹尧这个姿态,这下真的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