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无形的待友,学厚与黑处世楷模刘备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任何有远大抱负想成为天下之首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顺理成章、安安稳稳地登上皇帝的宝座,更何况是在三国诸候争霸的时期,能以厚黑处世而被称为楷模的惟有刘备一人。以仁爱的姿态对待结拜兄弟,以体恤之心对待谋士,以不忌冷淡而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以仁义之德欲擒故纵赢得徐州,然而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为一世之王。

  韬光养晦,借雷巧掩饰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讲述了一个刘备借雷巧掩饰的智谋故事。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然雄心壮志未减。同时刘备也防备曹操的谋害,于是他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便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人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英雄之名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心中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慎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就这样,刘备把自己闻言失态的惊恐轻轻掩饰而过,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有野心了。

  曹操自以为是英雄,心里又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小心相待,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为什么曹操一说,刘备亦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趁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当即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锋芒毕露的人很容易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敌视,在人生的舞台上尤其如此。刘备在三国时期,善于保存自己,激流勇退,但他并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为了养精蓄锐,待机而动,因为刘备懂得韬光养晦。《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蛇之蛰,以存身也。”刘备隐藏自己的才华,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只因当时自己力量不足,处于劣势时首先要保全自己,这样才会有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可见刘备的深谋远虑。

  欲擒故纵,三让徐州

  从刘备欲擒故纵,三让徐州的故事中,也体现出了他的深谋大略。

  汉献帝初平四年(18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护送曹嵩一行。不料都尉张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逃跑了。于是曹操便把账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打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奔赴徐州。

  来到徐州城下,刘备率军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陶谦席间主动提出将徐州让给刘备,并对刘备恳切地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刘备闻言愕然,急忙推辞说:“我虽是汉室苗裔,但功德不足称道,任平原相犹恐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之心?”陶谦表白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于是刘备写信给曹操,希望曹操以国家大义为重,撤走围困徐州之兵。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差人请刘备、孔融、田楷等入城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提出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吗?”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如何?”众人也都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严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来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陶谦死后,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不但博取仁义忠厚之名,而且还赢取了民心。

  刘备之所以三辞徐州,是出于对当时情势的清醒认识。当时的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一旦接管,兵锋相向自不待言。此外,邻近的军阀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觎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徐州,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的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有惹火烧身的危险。即使徐州牧陶谦真心相让,其部下能否心悦诚服?都是很现实、很严重、很迫切的问题,不容刘备不顾虑!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

  赢得人心,遣徐孝母

  在赢得人心方面,刘备也常常高出别人一招。例如,在曹操率军欲取荆州,派曹仁等将领带三万兵马向新野进攻的时候,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刘备听取了徐庶的计谋,接连两次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之后,曹操断定刘备定有高人辅佐,经打探得知是徐庶。

  曹操便决定把徐庶揽到自己这边来,他知道徐庶为人忠孝,幼年丧父,现只有老母在堂无人侍奉,便差人将徐母骗至许昌,令徐母写信招降徐庶。遭到拒绝之后,曹操又伪造徐母手笔,写了封信送至新野,叫徐庶赶来伺候左右。孝顺的徐庶见到信后,哭着向刘备辞行。

  正在为得到徐庶这位精通兵法的军师和知己而信心倍增的刘备,深知徐庶此去很可能再也无缘相见,这样一位出色谋士的离去不仅是自己成就霸业的损失,而且徐庶很有可能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但是,善体人心的刘备也知道要拉拢人才首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先要尊重人才,自己只能做以仁感人的君子,而不能作强夺的小人,于是刘备不仅没有强留,反而流泪劝慰徐庶:“子母乃天性之亲,不必以备为念。”

  孙乾等人对刘备说:“徐庶是天下奇才,又知我军虚实,今天若放他走,必为曹操所用,不如留住他,若曹操杀其母,他必为母报仇,尽全力敌曹操。”

  刘备忙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让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怎可作不仁不义之事。”第二天,刘备备酒为徐庶饯行,二人相对而泣。马至长亭,刘备又下马相送。刘备的这些行动,深深令徐庶感动,当即向刘备表示,此去曹营,纵使曹操相逼,也绝不为其献谋划策。

  刘备又谆谆叮嘱徐庶到曹操那里以后尽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心侍奉老母,勿以自己为念。

  徐庶挥泪上马的同时,告诉刘备,他有一好友,住在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正好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高兴地请徐庶为之引荐,徐庶却说:“这位朋友生性淡泊名利,除

徐庶到曹营后,老母方知是曹操用计把儿子骗来,十分懊恨,并责怪他不该对伪书不加详察而信以为真,遂趁徐庶不注意,自缢于梁间。徐庶丧母后,始终如一地守着自己的诺言,不曾为曹操出一个谋略、献一个计策。

  三请诸葛,天下初定

  在用人方面,刘备的厚黑更是举世无双。例如,刘备不忌诸葛亮的冷淡,三顾茅芦请他出山,诸葛亮终因刘备的真诚相请而同意出山辅助他共谋大业,刘备也从此得到了完成大业的最得力助手。这时,刘备屯兵新野(今属河南),手下不过几千兵卒,势单力薄,寄人篱下。诸葛亮一到新野,就以清查隐户为由,一下扩大了征兵数额,使刘备军队猛增数万人。在博望坡,他火烧曹军,初出茅庐即显示出他那过人的智慧以及用兵诡秘的军事才华。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