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兄弟的攘外必先安内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在汝南袭杀刘玄德未能如愿,只得率部怏怏而回,在提军河上欲对袁绍再觅战机之前,绕了一个弯,回了趟老家谯县。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那个被小孩揭穿了把戏的皇帝,光屁股都愿意在大街上显摆显摆新衣,又何况已经真正成为了中国第一人的曹操?

  汉高祖功成名就之后,威风还乡沛县,一曲《大风歌》流传千古:“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千年后读来,仍觉豪气干云,无尽苍凉,动人魂魄!

  曹操此次回乡,却并非是为了向家乡父老显摆“皇帝的新衣”,而是为了高祖《大风歌》之末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家乡的子弟兵自随他陈留起事,历经恶战,伤亡惨重。在曹操几次近乎全军覆没之关头,一批批生力军开出谯县,助他东山再起,历经磨难,未见背叛,实是曹军之脊梁,曹操之后踞。

  如今趁正月春初不利征战,回乡慰问乡亲,抚恤孤弱,当然对军心士气大为有利,将来恶战再起之时,将士们肯定会更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送命也甘心。

  曹操荣归故里之时,袁绍愧愤冀州之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庚戌,袁绍突发怪疾,大口呕血不止,暴病身亡。

  袁绍暴亡,曹操运至。一直等待的机会从天而降,出兵河北的时机终于成熟了!上兴师?且住!古人云:趁丧伐国,不义也。曹操终于忍住贪婪没有立即兵向河北,是曹操突然又追求起那个“义”字来了?

  非也,曹操是在等待:趁袁家热丧举兵,必然会造成袁家小兄弟的同仇敌忾;袁氏所统四州官吏、军民,也必将怜弱仇强;举国骂曹操,也就算有了口实与理由。若能等到袁谭、尚、熙兄弟为争遗产而内讧,那就一拖两得了。

  俗话说得好: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袁氏小兄弟们是坚决继承老一辈袁家兄弟光荣的内斗传统呢?还是团结一致,枪口对外?

  家族与集团的兴亡其实就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就现在说,袁氏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还是远大于曹操的东汉政府,只要别学父辈兄弟相残,效尤后世工于内斗,外敌如何能侵?

  将要到来的实战将会证明这一点。

  上小学时就读过这样一篇课文:一位老父亲在临咽气前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叫到床边,取出了一把竹筷让儿子们逐一折断,儿子们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任务;随后又把同样数量的竹筷集成一捆让儿子们去折,这下儿子们谁也没有这个能耐了。

  老人用直观教给了儿子们一个朴素的真理:团结就是力量。

  可惜那袁绍没有这位父亲聪明,没让三个儿子去折竹筷,袁绍的三个儿子也就各自成了单根的竹筷,曹操现在准备逐一去折断他们了。

  实际情况是:别说袁谭、袁尚、袁熙这三根竹筷合为一股能使曹操无可奈何,就是袁谭、袁尚这两根筷子能成为一双不分开,曹操在出兵河北之前也要掂量再三,那也不是曹操轻易能胜的。

  兄弟二人的矛盾起因是争夺父亲的遗产,说白了就是争夺接班人的位置,这可是个大问题,关系到最高领导权的事情例无小事,管这个抹红抹黑,管那个越洋求爱,不都是为争到那无人约束的权利?

  可不是么?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谁愿意做奴才?

  幽州的袁熙暂没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是英雄是白身?

参加抢班夺权行动,毕竟自己的力量据冀州遥远,不具备抢班的实力;但兄弟三人他居中,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哥弟斗个两败俱伤之时再出手不迟。

  该出手时就出手!袁尚年龄虽小不含糊,在逢纪、审配的支持下,率先造了个袁大将军的临终遗嘱,宣布奉袁绍“你办事,我放心”遗命,由袁尚继承袁绍的一切职务,从现在起就是四州之主兼冀州牧。

  逢纪、审配平素依仗袁绍信任一贯骄横奢侈,袁谭早就对其不满,而袁谭手下的谋士辛评、郭图更是与逢纪、审配水火不相容。袁绍一伸腿,袁谭手下的武将、谋士便以长幼之理推举袁谭依法接位,谁知动作还是慢了,被袁尚抢先了一步。

  而袁谭的根据地却是在贫瘠的青州,自与公孙瓒在此苦战二年以来,人民大都逃散,竟出现了几百里无人烟的惨景,与富庶而人口稠密的冀州是无法相比的,手下部队的战力自然也无法与袁尚的冀州军抗衡。但被一个小弟弟骑在头上总难让人甘心。所以便积极准备进行抢班夺权的秋收暴动,青冀二军的战势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有人来劝架了:建安七年九月,曹操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提大军渡过黄河,欲克冀州河防之城:黎阳。

  像我们日常所见一样,你别看有的家庭闹家窝闹得挺凶,一旦外人插手,那正拼着刀子的亲弟兄俩,便会立马把手中的刀子指向你,一?没有四指近,与外人打架他们又成了一家人。

  袁氏兄弟对曹操的进兵河北也是如此,内战的导火索立时被掐灭,虽不同心但却协力地对付起了曹操。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