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SCP-CN-1793
项目等级:
Keter
特殊收容措施:
由于SCP-CN-1793的影响覆盖至太平洋与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基金会现有资源无法将其完全收容,应优先保证“帷幕协议”的优先运行。任何经历SCP-CN-1793效应而存活下来的个体在未明确管辖关系区域内将优先由MTF-已未-13“五彩斑斓的黑”确认并且镇压。根据《联合封锁条例V3.5修订版》,当上述机动特遣队无法赶至现场时,将由全球超自然联盟优先派遣攻击与侦察小组或地平线倡议派遣牧羊犬进行确认和镇压。
根据《优先行动条例》,所有资源以及人员应优先倾向无效化存活的SCP-CN-1793个体。当存活个体超出所在区域应对等级时,人员应有序撤入“紧急时刻斯克兰顿庇护所”Emergency Scranton Refuge,同时对所有外质或无形收容实体启动第三类收容程序1以避免站点的全面收容失效,在特遣队未将站点清扫完毕前任何人不得出入庇护所。
大型深海站点Area-CN-55被转移部署于CN-1793效应的主要不稳定链接处,以对其进行长期的观测与监控。站点负责人应每周向O5-CN总部汇报一次研究和观测数据。为防止CN-1793效应存活物和确保对该区域的封锁,该站点内应时刻驻扎着一支异常空间研究小组,一支逆模因维护小组以及一支与所处地区相关的生物观测小组。除此之外,MTF-己未-13“五彩斑斓的黑”的一支分遣队将时刻驻扎在此站点,以确保该站点的安全。
应尽量避免未获得3-CN-1793级权限的人员知晓SCP-CN-1793的真实信息,但对于获取该等级权限的人员应主动告知。两套基于现代海洋生物学所建立的理论“鲸落”Whale Fall和“海雪”Ocean Snow被用于向公众掩饰该异常的存在。分遣队同时应该实时监控周围科研活动船只的动向,以保证对项目的掩盖。
SCPCN1793是什么?
目前CN-1793效应主要发生于位于太平洋西部??群岛附近的???海沟,观测人员报告称该异常区域被证实拥有吸引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特性,我们尚未知晓此为异常效应或其他尚未观测的非异常原因所致。根据观测报告,97%的观测目标都拥有“临近物种平均自然死亡年限”的特点,且95%被观测为鲸目动物。目标往往会在海沟上方停留并等待自然死亡,并在死后自然落入海沟之中。但在少数观测样本中,目标直接游进了海沟之中。
在目标尸体落入海沟后,会经历以下数个阶段:
第一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 Scavenger Stage:
此阶段发生于目标尸体下落过程中,大量甲壳类生物被目标体内软组织所吸引。由于目标体内的生物组织在分解时会释放大量化学气体,尸体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来抵达海沟底部,部分被吸引的甲壳类生物会在目标体内居住。在这一阶段,目标尸体被认为拥有干涉附近周围压力的能力,具体原理不明。但当经过某个未知深度后,该种异常效应会消失,在其体内所停留的甲壳类生物会因巨大的压力而被挤压死亡。在现在已被记载的观测报告中,仅有数种原本适应该处水压的甲壳类动物存活。目标尸体的80%会在该阶段被分解。
第二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
此阶段开始于目标尸体抵达海沟底部,无脊椎的多毛类和甲壳类生物会被残存的目标尸体所吸引并开始在里面长期驻留。被吸引的生物会不断进食残余的目标尸体组织,并不断改造目标骨架周围环境来使其更适合长期居住。改造效果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大多不会直接破坏目标骨架。唯有一种被命名为“噬骨虫”Osedax的异常蠕虫物种会破坏目标骨架。在观测记录中,该物种往往被直接观测到从目标骨架上出现,随后不断绕着骨架爬行。这种蠕虫在爬行时分泌出一种异常液体,该液体在水中黏着在骨架上并缓慢侵蚀,留下发出微光的蓝色痕迹。经分析,该液体为蓝型实体所常用的????,拥有聚集EVE粒子的效果。
第三阶段“聚合覆盖物阶段”Polymerize Covering Stage:
当目标骨架上全部被上述液体覆盖后,第三阶段开始。目标体内的EVE粒子浓度会逐渐提升,并在抵达某个临界点后停止。先前被吸引至目标内部的生物将会逐步在其周围栖息,并围绕其建立一个小型的海洋聚落。在所有的观测样本中,聚落皆拥有大量且多样的海洋生物。但目标体内存活的生物将会逐步减少,除“噬骨虫”外,任何附着在目标骨架上的微生物和小型甲壳动物都会死亡。目标骨架上将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覆盖一层由微生物和小型甲壳动物尸体组成的有机物,呈白色。根据其体型大小,“噬骨虫”会在某个特定时间钻入骨架内部。
第四阶段“礁岩阶段”Reef Stage:
当所有“噬骨虫”钻入骨架内部后,第四阶段开始。骨架外层的尸体覆盖物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黑,并出现巨大的裂痕,从裂痕中可以观测到目标骨架开始呈现逐渐加深的蓝色,通过以太光谱仪观察,该区域的EVE粒子浓度同时逐渐升高。当外层覆盖物完全转化为黑色后,所有覆盖物会碎裂成成粉末状,散布在骨架周围的海洋生物群落中。对黑色粉末样本分析表明,其实际为微型的“噬骨虫”幼体。。鉴于遭“噬骨虫”幼体大量散布的群落并未发生可直接观察到的改变,基金会尚未知晓它们与群落间的生物进行了何种行动,但当“噬骨虫”停止活动后,所有原本栖息在群落间的生物——包括微生物将全部消失。初步推断“噬骨虫”分解了消失生物并化解为养分。
第五阶段“转化阶段”Transform Stage:
当“噬骨虫”停止活动后,它们会逐渐融入此刻呈淡蓝色的鲸类骨架。目标骨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向外质实体转化。。目标在外质化的过程中会逐渐“生长”出其生前的器官,肌肉等相关生物组织。当其完全生长完毕后,将成为了一个1793效应存活个体。
????/??/??,第七次超自然战争结束后,基金会4级权限持有者Dr.???在动物语言情感表达的课题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可以通过基本的动物发声来判断动物的情绪。在完成研究后,基金会中国分部邀请Dr.???来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随后该研究员通过基金会所属研究船只“极点”号前往中国分部。行进过程中船只意外于?????海沟处发现一只即将死亡的白鲸。应研究员要求,船只决定做一次短暂停留,对目标进行一次临时研究。根据Dr.???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发出了代表“期待”,“愉悦”的鸣叫。随后目标自然死亡,尸体沉入海沟之中。该次临时研究并未引起任何人注意,但船长?????仍在研究地放置了编号为SOI-1X893的观测航标,随后继续航行。
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观测航标发回六次大型生物靠近报告,五次地质变化预警,两次海啸生成预警,随后航标遭到损毁。航标多次报告与预警以及异常的损毁引起了基金会的注意。随后基金会派出了深海探索潜艇“深哮咆海”号以及维修支援船只“星空泡泡”号对目标地点进行探查。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会卫星在周围海域并没有发现任何海面波动迹象,而航标也在某个时刻消失在了卫星监测中。
在到达现场后,“星空泡泡”号在海面上开始搜索航标残骸但无任何发现,在接下来的待机过程中也未曾观测到任何大型海洋生物。“深哮咆海”则在例行报告后选择直接下潜,在下潜至海沟底部前,并未有任何异常发生。在海沟底部观测到大量鲸目动物骨架。根据随行海洋学家Dr.???所推测,该地区为一处鲸目生物埋骨地,为“鲸落”Whale Fall现象的集中发生地点。“深哮咆海”在进行现场生物样本时观测到一具鲸目骨架发生异常变化,其骨架内侧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肉眼可见但性质未知的蓝色EVE粒子。在该区域内,大量生成的EVE粒子覆盖了骨架表面以致观测装置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状态;EVE粒子在???分钟后散去,这时可观测到骨架以及其附近泥沙和生物的消失。“深哮咆海”在异常发生处迅速成功对海水进行取样,并在放置编号为SOI-87SGC的水下摄像机后上浮。
在返程过程中,“星空泡泡”号遭到了不明异常实体的袭击,根据幸存者描述为“巨大的幽灵鲸”。在异常实体造成??人伤亡后,被SRA定向发生器所消灭。根据幸存者分析,异常实体由未知EVE粒子所组成。在对比“星空泡泡”上的遭遇记录和“深哮咆海”的发现记录后,可以判断异常实体前身为海底所记录异常消失骨骼。在异常发生处所取的海水样本,在经过仔细检测后发现其微生物含量远远低于同层位海水应有的含量。考虑到在运输与取样过程中可能对海水样本的污染,该样本被认为原本不存在任何生物,产生原因最后被归结于异常影响。
附录:
+ file:cn/area/55/whalefall/class3/form/report- 点我隐藏航标汇报时间
2 +03:31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鲸目+05:24小时地质变化预警:疑似板块摩擦+09:55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鲸目+17:22小时地质变化预警:疑似板块摩擦+25:09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鲸鱼目+27:47小时地质变化预警:疑似板块错动+34:47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鲨目+39:47小时海啸波动预警:预计III级+56:47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乌贼目+60:22小时地质变化预警:疑似块大幅度错动+71:02小时大型海洋生物接近预警:疑似鲸目;地质灾害预警:块大幅度错动变化;海啸波动预警:预计II级+71:55小时航标失去联结+ file:cn/area/55/whalefall/class3/word/vehicle- 点我隐藏 SVPD-53AO0 潜艇 “深哮咆海” 12人 Area-CN-55 深海现场发现;深海样本获取 全机组成员皆拥有一定的航行操作经验,参与了数个水下遗迹的发掘与探索。遗迹大多属于古代猿人类文明Oblitus。该文明遗迹由于构造和环境等原因,导致遗迹附近经常有大型海洋生物在附近出没,潜艇同时也配备了应对各种体型海洋生物的相应捕获装置。而由于部分遗迹复杂的构造,机组成员曾数次使用客载量为4人的子潜艇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探。 SVPU-17SS2 船只 “星空泡泡” ??人 Area-CN-55 特殊物品运输;机械维修平台 该船只拥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在多种多次事件中为形式各异的海洋载具与设施提供维修帮助。由于船只内部空间的特殊设计,部分区域对???类项目拥有特殊压制效果。因此该船只同时担负着对该类项目或物品的运输职能。 通过历史记录来看,这个异常效应出现于第七次超自然战争之后。但在此之前完全没有任何观测记录,这对于一个影响范围如此之大,且目标如此之明显的skip来说是极为不合理的。研究部门曾提出假设有可能是异常效应的衍生物仅在限定区域内活动,或者是以前的衍生物体型过小难以观测。但首先,这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点观测记录都没有,其次,没有任何符合推测的证据,所以我们否定了这种推测。 那么该种异常效应该是在第七次超自然战争的副作用物。感谢Philippe Tesla的个人日记,他在加入基金会之前曾参加过那次战争,并且在异常影响海域执勤。据他所说,原本一名被标记为红型的敌人潜伏进了这片海域。在一次普通的过往船只巡察过程中,他和他的小队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遭遇了目标。在牺牲了两名队友和七位平民后,他带领剩余人员回归船只,并使用舰载武器击沉目标。由于威力过大,目标船只大部分构造被蒸发。因为这次打击和之后的报告,Tesla和他的小队被认为击杀了目标。 我们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了那个红型的记录报告,上面说他身上寄生了一种虫子。虽然没有详细的研究报告,但从外观上来看跟我们发现的“噬骨虫”长的很像。所以我们的推测是那个红型的确被消灭了,但他的身体残留组织导致了这个异常的发生。 由于该报告佐证过少,其可信性存疑,需进一步证明。报告内容信息
编号:
类型:
名称:
供载人数:
所属站点:
职能划分:
履历简报:
+ file:cn/area/55/whalefall/class3/word/analyze- 点我隐藏编号:
类型:
名称:
供载人数:
所属站点:
职能划分:
履历简报:
Footnotes1. 通过使用SRA或不计资源消耗加强收容措施以达到短时间内完全压制项目的程序2. 时间为航标放置后开始计时
研究报告:异常出现原因分析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