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故事大全 > 鬼故事 > SCP基金会 >

SCPCN1510是什么?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警告:对下列文件的存取需要Skuld级I/O权限


未经授权的访问者将被记录,并按相应协议予以处理。

......访问私钥已确认…正在解开安全锁…欢迎,已授权人员。

项目编号:

SCP-CN-1510

项目等级:

Keter

SCPCN1510是什么?

SCP-CN-1510-A-5核心共振腔的假彩色EVE流场图像

特殊收容措施:

SCP-CN-1510-B尚未出现。SCP基金会与地平线倡议的合作已经中断,当前的工作集中于保持维尔德协议Wyrd Protocol正常运行。中国分部已通过决案,允许持有5/CN-1510级权限者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全权自行处理任何妨碍协议运行者。记录CN-1510-B-Aleph已经被存储于SCiPNet数据库中,供维尔德协议的相关执行者调用。

SCP-CN-1510-A的全部项目在Avaritia实验(载波钟长程投送实验)事故后已经被无限期推迟,SCP-CN-1510-A-1至SCP-CN-1510-A-13已经被封存。

维尔德协议的具体内容请查看附件。

SCPCN1510是什么?

SCP-CN-1510-A是被称为真知眼计划的项目,由SCPF和地平线倡议合作执行。该项目使用逆向自地平线倡议所持异常的技术,投送载人探测器对未来进行探查和研究,并试图降低人类可能面临的K级情景风险。该计划中所涉及的异常顺次编号为SCP-CN-1510-A-1至SCP-CN-1510-13,若需要详细的内容列表,请向你的HMCL管理员索取。

SCP-CN-1510-B是一名亚裔成年男性和其携带物品的总称。此人推定应当于2039年5月某日凌晨于北纬45.57度,西经102.09度(美国南达科塔州)出现,并于当日下午于北纬45.67度,西经96.54度(美国明尼苏达州)死亡。出现时此人年龄应当为23岁,身穿附有特制荧光条的红色外套和长裤,并携带有标准野外口粮数袋,和一支用于自卫的基金会制式步枪。人员应当受到警告:出于其异常性质,在任何情况下与SCP-CN-1510-B进行未经授权的正面接触是极度危险的。

更多详细内容请访问附录。

附录A:真知眼计划背景及原理简介

SCP-CN-1510-A的设想最早出现于1975年前后。在EVE方程的后卡特修正项被提出之后,法国重EVE实验组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借助高能法术将一个具备EVE灵体质量的物体(或者近乎等价的说,一个生物)送入一条隧穿通道,从而穿越时间和空间去往未来是可行的。不过,除非时间变动为零,否则该修正项将为负值,意味着隧道会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从而摧毁通过的物体。但文章同时指出,Akiva能量不受EVE方程限制,因此隧道可以通过外加Akiva进行维持,使得其在崩溃之前开放的时间足以让载荷通过。这个过程需要一个足够精确的谐振腔以维持Akiva震荡,但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加工一个足够精准的Akiva谐振腔。

2002年,崇仁寺地宫被发掘。虽然其中的文物仅有寥寥数件,但地宫的形状却引起了考察队的注意:内壁的构造形状和上述论文中的标准Akiva谐振腔别无二致。随后的实验证明了该腔室确实可以维持Akiva震荡:即使是普通祈祷制造的Akiva能量也可以在其中回旋反复聚集数次才逐渐消散。未知这种精度的加工如何在数百年前被实现,但有证据显示当时的景教信徒曾经在其中祷告,试图藉此接近神明。

1987年4月,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来自美国总部的设备,在潜艇的武装押运下秘密抵达上海。这批设备开创了许多的第一次,其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第一个高精度Akiva探测器。放到现在来看,这台仪器可谓相当笨重:算上标准Akiva源和为其提供电量的柴油发电机的话重量达近半吨,运输和使用都极其困难,但它却为华夏大地上刚刚开始的异常研究工作立下了汗功劳。

1994年上半年,这台进入迟暮之年却仍堪一用的仪器被运抵西安,辅助刚刚建成的Site-CN-454展开工作。翌年四月,在地毯式扫描崇仁寺遗址的时候,操作组检测到了一个信号异常:在地下大约十五六米的深处,有个形状奇特的Akiva源。由于埋藏较深,探测器给出的数据不甚清晰——但在场所有人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个信号说明他们的功夫没有白费,总算是找对地方了。

然而,遗址附近居民众多,人员来往甚是繁杂。一直到1996年前后,基金会才得以在距遗址近百米处购买下一间地下室,旋即从此开始挖掘。大型机械的运送难以掩人耳目,再加上许多职员认为目标可能并不重要(许多并非异常的宗教物品,例如都灵裹尸布或者当时出土不久的法门寺舍利,也具有相当高的Akiva辐射水平),挖掘因此进展缓慢,且常常中断。一直到2002年的某一天,一个小心翼翼挖掘的工程人员,手中的钻头突然触碰到了一个硬硬的表面:一扇刻有精美花纹,历经数百年的光阴后依然不锈的鎏金黑铜门——一直到十年之后,人们才意识到他当时究竟打开了什么。

——摘自《时间旅行概论》,2014年版

同地平线倡议的接触换取了有关该遗址的重要情报和大量神学相关的技术支持:包括该地宫是在何种年代建造的,以及内壁上的反射层——一种配方早已失传的涂料——的剥落和缺损应当如何用现代的仿制品进行简要的修补,并用祷告和圣水进行加固。最终的成果虽然仍然不及当年刚建成时完美无缺,却足以在所需时间内维持隧道不崩溃。与此对应的,地平线倡议则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该计划得到的所有信息应当无保留地与他们共享。在经过数次会议和谈判之后,基金会最终同意了这条提议。

在稳定隧道的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如果想要实际从未来取回物质和信息,需要一去一回才能实现。但方程中给出的结果仅允许将一个物体送往未来,却不能让它以同样的方式回到过去。Site-CN-??的研究员们成功在几块捆着GPS的有机玻璃样品身上验证了仪器的有效性,但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好几次实验将样品扔到了几公里开外,甚至还有一次卡在了实验室的墙体里,最终不得不采取破拆的方式才得以取出。虽然地球的引力势阱很好地固定了样品落点,没有让它们落到太空或者地幔深处,但如此之大的风险也使得当初宣称的“将高危SCP送往未来留待后世设法收容”成为不可能,计划也随即进入无限期的搁置状态。

但在2017年9月,真知眼计划突然迎来了转机:莱茵实验室1在阅读了崇仁谐振腔的相关文献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他们指出,如果用一个有EVE灵体质量的物体作为无生命返回舱的压载物,便可以实现双向的时间旅行。

现在,设想一个即将潜入深海的潜水舱。如果你想要探查海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潜水舱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也是我们之前采取的方式:把一个足够重的东西咚的一声扔下去——当然,尽管它下沉的速度确实非常迅速,你却再也见不到它浮上来了。

然而,如果我们将整个探测器设计成两部分呢?我们可以将一个足够重的物体绑定到一个比水更轻的探测器上,然后将它们扔到水底。在搜集了足够多的资料之后,探测器就可以抛弃压载物,从而自然上浮到水面。这就是我们的设想。捆在那个返回舱上的生物——无论是一只小白鼠、一条还是一个人——就是那块压载物。它并不会返回它所出发的时代,从而不会违反标准EVE方程。只有那个无生命的返回舱才会回到原来的时代,并为我们所用。

——摘自2018年3月,研究员刘??在时间异常学会议上的演讲

此时,整个计划的目的已经与原本的设想大相径庭。但考虑到从未来获取的信息或许可以帮助收容异常或防患未然,因此中国分部批准重启了该计划。地平线倡议也同意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他们声称记录未来所发生的事物有助于宗教相关内容的研究,因此基金会批准一位中国籍地平线倡议人员(研究员周??,22岁男性,临时代号C-9834t)进入RHI-NE实验室作为访问学者,同时也承担技术支持和信息交流任务。

在多次短程(1h-20d不等)的实验确认成功之后,2019年9月,RHI-NE实验室进行了第一次长程投送实验,代号Avaritia。时间锚点定于20年后的2039年5月10日,3sigma时间误差为15天。考虑到作为压载物的生物必须能压制住总重约30kg的记录载荷,以及着陆之后必须尽快与当时的基金会取得联系并从其数据库中拷贝文件和记录,因此压载物由经过特殊训练的志愿者担任。然而,在此次实验中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故,计划随后便告紧急终止。

附录B:SCP-CN-1510-A回收文件

以下文件在RAISA查封SCP-CN-1510-A时被从实验室计算机中回收,主要为通信记录和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时间:

2019/5/15 20:04

样品:

有机玻璃方块和GPS系统,捆绑有一只小鼠作为压载物,总重约250g

笔记:

第一次投送实验,跳跃时间间隔设定为120s。仅检查设备可用性,不搭载返回舱。

CO2在11min4s之后充能完成并打开隧道。样品在117.3s之后重新出现在实验台上,到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35.1cm,垂直距离17.7cm。小鼠受些许惊吓,取组织切片分析和DNA测序之后判断为无异常。

(此处略去详细的未处理数据,如传感器数据列表、摄像头拍摄视频及小鼠解剖报告,下同)

实验记录


时间:

2019/5/16 11:15

样品:

有机玻璃方块和GPS系统,捆绑有一只小鼠作为压载物,总重约500g

笔记:

时间设定120s,测试超负荷携带载荷的后果。

充能时间:17min30s,随后能量耗尽,仪式中断。小鼠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出现抓挠笼壁和发抖的症状,在注射镇定剂之后恢复。血样和脑电图分析显示部分激素出现失调,大脑处于异常兴奋状态。未观测到生理学异常,说明实验基本安全。

实验记录


时间:

2019/5/17 7:59

样品:

有机玻璃方块、GPS和一个摄像头,捆绑有一只小鼠作为压载物,总重约200g。

笔记:

时间设定360s,增加了延时60s的抛载术式,以测试返回的可能性。

充能时间:22min39s。返回位置:出发点的北17.2cm西54.3cm下6.4cm。有机玻璃一部分卡在了试验台内,下次需要把样品悬吊在空中减少意外。

转移时间间隔:354.3s。着陆点:南2.1cm东43.3cm上1.5cm。从抵达到返回:51.8s。看起来穿越需要耗费计时法术时间,也有可能是削减了用于定时的EVE量。下次适当调高一点。

回收数据正常。小鼠正常。成功。

通信记录:UTC+8_2019-08-07-1830.snc3


<08-07-19-182404>刘:

今天的结果不错,前两天的72h组今天着陆了,落点和当时回收的录像完全一致。目前看来整个系统没什么大问题,晚上去北门那个川菜馆子搓一顿吧,我请客。

<08-07-19-182425>陈:

哎哟,组长今天挺大方嘛。照这么算过几天要做一个月的样本吧,晚上我从广州赶回去把那个破电脑的程序改一改,看能不能再提高点稳定性。上次那个样品差点错过隧道窗口,崩了又得写故障报告。

<08-07-19-182501>刘:

行,那麻烦你了,晚上咱们给你带点外卖弄两瓶啤酒接接风,基金会的飞机餐难吃的要死。

<08-07-19-182417>陈:

OK,这次实验我想顺带验证个东西,??你帮个忙,找硬件那群人要个带真随机数发生器的单片机,成不?要量子的那种发生器,雪崩三极管的怕不够随机。

<08-07-19-182431>朱:

行啊行啊,这玩意估计不便宜,够那群家伙折腾好一阵子了。不过哎你得给我从广州带个嫂子回来当跑腿费,听说那边站点漂亮女孩子多得很。

<08-07-19-182439>陈:

去你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基金会这破地方,僧多肉少,好女孩子都给抢走咯。

<08-07-19-182445>刘:

行了,你看那谁,喊人家站点aic叫老婆都这么多年了,还不是好得很。

<08-07-19-182453>张:

诶不是,我出去接瓶水这回来都能背锅的啊。

<08-07-19-182500>刘: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好了现在人都到齐了,走咱们去吃饭吧。

<08-07-19-182505>张:

我晚上得好好讹你一顿做精神损失费啊组长。

实验记录


时间:

2019/09/10 13:00

样品:

有机玻璃方块、GPS和一个摄像头,捆绑有一只小鼠作为压载物,总重约200g。

笔记:

时间设定30d,增加了延时12400s的抛载术式。准备在着陆后对其SD卡使用随机数发生器写入数据,读取的结果将留待以后分析。

充能时间:18h32min54s。返回位置:出发点的南3.47m东2.30m上93.8cm。回收二进制数据110kB。


19/10/09追加

转移时间间隔:28d17h13min。着陆点:南97.8km西52.3km。从抵达到返回:12473s。向SD卡写入了110kB的数据。


19/10/10追加

回收的和写入数据完全一样。完了。


以下记录在调查时,由站点人工智能晨曦.aic提供。该aic拒绝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通信记录:UTC+8_2019-08-10-2000.snc


<08-10-19-194529>未知男声:

量子力学当中的所谓诠释有很多种,最重要也是得到最广泛认可的是哥本哈根诠释,而在市井间广为人知——当然,在基金会这种基本上是和玄学打交道的组织里也有无数拥趸的——是多宇宙诠释。当然,与其把它们叫做诠释,不如说它们才是整套理论体系中最底层的部分。它们指导着整个世界如何运行,而在此之上的种种方程只是对其作出定量的补充。

<08-10-19-194553>未知男声:

但是,这些诠释当中的哪一个都无法得到证实,目前也没有哪一个能被证伪。上一个被证伪的诠释叫做隐变量理论:不过,那个诠释的基本思想可以说和量子力学的宗旨背道而驰,所以被证伪也并不奇怪。但是,现在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被送往过去的物体,如果和某种量子随机性的东西相关联,那么我们就可以藉此判断,哪一种诠释才是正确的。

<08-10-19-194617>未知男声:

很简单的思路。如果哥本哈根诠释成立,那么过去和未来的两次观测其实是同一次,结果应该一致。而如果多宇宙诠释成立,那么它们其实是不同时间线上的两次观测,对二进制文件而言重合率应该接近一半。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可以否决掉其中的至少一个。

<08-10-19-194632>未知男声:

但在结果到达此时此地之前——不,准确的来说并非此时也并非此地——我会先走一步。我会向高层提交申请,成为Avaritia的压载志愿者。他们不会拒绝这个提议:没有任何一台探测器曾经在时间上向前跃迁如此之长的距离,也没有人知道它会降落到地球上的哪一个角落。而一旦出现故障,一个熟识这台仪器的人也更有可能独自解决问题或者撑到救援到来。

<08-10-19-194657>未知男声:

因为我想去亲眼看看到底事实为何,到底世界如何运转。

<08-10-19-194709>未知男声:

不要为我饯别。人类才是最孤独无助的时间旅行者,在一成不变的时间长河中随波逐流地前进,无从得知下一秒钟自己将去往何方。相比之下,尽管无法再次返回当下或者无法体验随后的二十年,能控制一次自己在时间上的方向已经是种幸运。

(长达两分钟的沉默)

<08-10-19-194900>未知女声:

噗嗤。

<08-10-19-194903>未知男声:

(警觉地)谁在那里?!这个频道应该是保密的才对!

<08-10-19-194910>未知女声:

哎呀,是某个你认识的家伙呢。

<08-10-19-194914>未知男声:

我可不记得我在这个和尚庙里认识过什么女孩子。

<08-10-19-194923>晨曦.aic:

你还真以为站点aic的工作就是整天把你们的中二宣言整理成文字然后塞入保密数据库啊?真要是这样的话你们咋不去弄个语音转文字软件啊?还比我更省电呢。我在这个频道上盯你老长时间了,下次给队友留遗言记得用录音笔。

<08-10-19-194934>未知男声:

(如释重负,略带不好意思地)嗨,原来是你这家伙,我还以为通信频道被哪个GoI侵入了呢。

<08-10-19-194939>晨曦.aic:

(冷漠地)侵入过我手下频道的人都死了。

<08-10-19-194944>未知男声:

好啦好啦,不愧是冷酷无情的复读姬,啊不,aic大人。话说回来,遗言怎么还能有下次的啊?您的语言系统要不要调校调校?

<08-10-19-194950>晨曦.aic:

(冷漠地)就你这还能算得上遗言,咱们跨越二十年带回先进技术的大英雄到那头还不是宝马香车夹道欢迎?我看你才需要调教调教。变声器和匿名身份骗得过人类,骗不过人工智能。要不要把你的真实身份写出来,刚刚的中二宣言在全站的终端上循环播放,让你货真价实的社会性死亡一回啊?

<08-10-19-195001>未知男声:

(嬉皮笑脸地)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知道错了。

<08-10-19-195006>晨曦.aic:

呵。

<08-10-19-195009>未知男声:

不过话说回来啊,你作为掌控整个站点数据库的aic,围观过的操作过的实验无数,对这次有没有啥想法?无论如何,这次风险还是有的,你觉得我应该去申请做志愿者一走了之——尽管才知道那头是什么,还是继续窝在实验室老老实实的,整天写写程序洗洗试管直到退休?

(短暂的沉默)

<08-10-19-195043>晨曦.aic:

你知道的,aic的程序靠估价函数作出决定。我们能够察觉到数据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从些微的蛛丝马迹中预测事件和实验的走向和结果。这是因为计算机芯片建立在二进制的定量基础之上,我们所擅长的是作出计算而非决断。而人类的大脑则恰好反之:它们由簇生的神经构成,它们并非为计算而生,对定量事物的把握也缓慢且常常缺乏条理。但正因如此,你们能做到某些靠计算和预测做不到的事情。

<08-10-19-195109>晨曦.aic:

我很抱歉我的数据库并没有足以回答这件事情的信息,我也无法理解人类的求知欲望。但我会为每一个愿意离开计算和预测的领域去往未知的人提供我力所能及的支持。

<08-10-19-195130>未知男声: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谢谢。

附录C:Avaritia事故

2019年9月,基金会和地平线倡议批准了RHI-NE实验室的申请,同意将探测器送往距目前更远的未来,以从稍后时间的基金会获取有关高危异常的收容方案,或者是对尚未出现的异常事件或物品进行预警。实验室的成员之一陈??申请成为志愿者,同时负担压载物的职责。载荷包括:一台摄像机、作为双备份存储的两块4TB三防硬盘、一台定位设备、一台用于和当时的基金会取得联系的卫星电话、一支用于防身的步枪以及标准的野外生存装备。其中,仅有硬盘和摄像机会被传回出发时的时间,其他物品将和志愿者一起留在2039年。地平线倡议的访问学者执意将实验命名为Avaritia,即拉丁语的“贪婪”。谐振腔于2019年10月10日启动。

一份实验当晚的通信记录如下,部分说明了事发时的经过:

通信记录:UTC+8_2019-10-10-0500.snc


<10-10-19-033817>刘:

喂,喂,能听到吗,现在有人吗?

<10-10-19-033822>晨曦.aic:

现在可是凌晨三点半。

<10-10-19-033825>刘:

帮我紧急呼叫这个频道上的所有人,最高优先级。

<10-10-19-033829>晨曦.aic:

我已经把他们吵醒了。个人终端的音量还是很给力的。

<10-10-19-033835>张:

老大,啥事儿这么急?(翻找东西的声音)现在才三点多钟啊。

<10-10-19-033839>刘:

听我说。时长一个月那个样品昨天早上着陆了。

<10-10-19-033851>朱:

是,那玩意儿还是我开车捡回来的。按照预定计划拿随机数发生器写了一堆数据进去,刚写完没多久就传送回去了。

<10-10-19-033859>刘:

刚刚我收拾完那个叫什么,Avaritia的零件之后对比了一下咱们一个月前回收的数据,两次的结果完全一致。

(短暂的沉默)

<10-10-19-033914>朱:

操。

<10-10-19-033920>张:

操。

<10-10-19-033921>周:

这就是命运。反抗即将到来的启示录是没有结果的。

<10-10-19-033922>刘:

我还在合肥这边的站点,马上赶过去。你们两个在西安是吧?赶紧把CO停掉!越快越好!即使看见了未来,也没有改变的可能性。反倒是预见的灾难无法避免,只能造成祸端!

<10-10-19-033933>张:

朱?已经冲出去了。从我们住的宾馆开车过去大概要十分钟。我试试远程控制系统能不能降低能量注入打断进程。之前估算过CO的充能时间接近40个小时,昨天早上开始充能的,所以如果动作够快我们还有机会。

<10-10-19-033934>周:

反抗神所指明道路的人,神将使他知道神是全能的。

<10-10-19-033955>刘:

行,我正在赶去机场,如果需要密码的话我这里有。

<10-10-19-033958>周:

愿上帝宽恕他迷途的羔羊。

<10-10-19-034001>刘:

让这家伙闭上嘴冷静一下。我们还没看到结果呢,别这么悲观。

<10-10-19-034009>晨曦.aic:

我已经暂时把他禁言了。

(约五分钟的沉默)

<10-10-19-034531>朱:

(重新接通基金会网络,大口喘气声)

<10-10-19-034536>刘:

怎么了?

<10-10-19-034543>朱:

我没赶上。返回舱已经掉下来快半小时了。告诉张??让他把远程链接切了吧,EVE注入早就停了,降阀门也没用。要把那个硬盘里面的东西拷贝出来吗,这个返回舱看上去脏兮兮的,还有各种黏糊糊的东西,我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如果一切正常,应该不会是这样的。

<10-10-19-034600>张:

那里面的东西早就和空气里面的电子碰撞过几亿次了,你看不看都不会改变什么结果,如果打开的话看看里面的记录至少能指导咱们末日之前怎么屯粮食。

(短暂的沉默,数据线碰撞的声音,电脑开机的声音,鼠标和键盘的声音)

<10-10-19-034630>刘:

操。那个乌鸦嘴。

附录D:记录CN-1510-B-Aleph

以下内容从Avaritia实验回收的视频记录整理并简要概括而成。需要完整视频请联系HMCL管理员。

<00:00:00>:摄像机开启。志愿者位于大约数十米的空中,下方是一片平原。GPS无信号,基金会的导航卫星仍然正常工作但信号不稳定,给出的坐标位于美国中部。人员生命体征正常。接近地面时身后的背包喷射了压缩空气,并弹出气垫减少了冲击。志愿者摔在地上,基本没有受伤。时间约为当日上午5点。

<00:05:00>:志愿者整理好随身物品之后,将摄像机握在手中,在平原上四处游荡,期间数次拨打卫星电话,但均无人响应。

<00:36:00>:左侧远处传来嚎叫声和人类惨叫,画面随即转过去,一只SK-BIO个体正在追赶并撕咬两个成年人类。志愿者明显受到了惊吓但依然保持镇定,向SK-BIO个体的反方向慢慢后退。

<02:17:00>:志愿者来到了一条公路附近,一段时间之后有一辆破旧的越野车开过,志愿者招手拦停越野车。车上共有五人,将他拉上车并将食物、衣服和水分给他。在交谈中得知数年前SK-BIO个体大规模出现,最终导致一场SK级支配地位转变,推测为某种生化泄露导致。车辆成员则认为是政府的某项秘密研究造成,并打算前往东部某地区,因传闻称该处有一个较大的居民点。志愿者则自称为附近居民点被袭击时的逃出者,车辆成员点头称之前数天附近确实有一个居民点遭到了袭击。推测志愿者此前看到的被追赶者可能来自此处。

<05:23:00>:车辆在小路上行驶,因路况不佳而前进缓慢。驾驶者突然声称居民点就在前方数百米处。摄像机指向该方向,显示该居民点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乘员持枪下车搜索幸存者和补给,仅发现已经死亡的数十人。地面残留有来自SK-BIO个体的大量粘液。

<07:54:00>:车辆继续前进,寻找下一个居民点,随即因为油量不足抛锚。乘员弃车前进,志愿者被告知夜晚较白天更为危险,需在夜晚来临之前做好隐蔽。在通过一座废弃小镇时突然遭到SK-BIO袭击。

<12:21:00>:所有人四散逃跑,志愿者因早上着陆时所受扭伤行动较慢,被SK-BIO个体抓获并吞食。在生命体征消失瞬间,法术因压载物灵体质量丢失而断裂,返回舱回落到2019年。

附录E:与地平线倡议的通信记录

以下为事故发生之后从地平线倡议人员处收到的文件。

听闻贵组织所遭受事故,我等深感惋惜。然后续合作之事,以及补救之工作,恕我等无法奉陪。我组织内已有成员声称事故乃神降下惩罚,意在让凡人窥见启示录之场景,因有知便是罪过。然即使此事非真,我等之工作也应当集中于安抚教众,并助其渡过难关。我等素知基金会之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然对此类事故采取直接应对措施非我等弱小组织之力所能及,也并非我等可接受之风险。

周兄弟的汇报称贵组织临危不乱,应对沉着,且平素行善有道,按理不应毁于神之怒火。祝诸位成功。

周??于当日下午趁监管疏忽离开站点,不知所踪。

附录F:会议记录节选:CN-1510-24/10/2019

此次会议意在讨论该事件的对策。其中与会者钱?为站点高级主管,L.W.为总部代表,通过远程加密通信接入会议室,aic负责翻译。

钱:

晚上好,看来各位都到齐了,那么我们开始吧。

L.W.: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做出了一个可以从未来回收信息的装置,然而看到的2039年却是一片《行尸走肉》的场景?

刘:

是的。

L.W.:

我觉得卷宗说得很明确了。这是你们分部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这台仪器,你们就不会看见K级场景,整个世界也不用搭进去为这件事抓耳挠腮。

刘:

(略带不满地)按照回收视频里的说法,SK-BIO突破是从北美开始的,所以呢?

钱:

二位冷静。这位小姐,时间旅行的因果是混乱的,我们无法确定到底是这次探测导致了K级情景的发生,还是K级情景恰好发生了,我们只是看到了它。而且,我有个解决方案,或许可以避免K级情景的发生。

L.W.:

你的意思是?

钱:

您学过贝叶斯定律吗?

L.W.:

有一点印象。

钱:

简单来说,我们只看到了当下的开头和二十年后录像机里的结尾,而没有看到中间二十年的过程。要知道,摄像机所拍摄下的也可能是为他专门表演的戏剧。如果我们去尽力组织这样一场戏剧,使得不发生K级情景便可使记录保持原样的几率足够高,那么K级情景就不会发生。

L.W.:

就像解变分方程那样,把历史从一个极小值引导到另一个极小值?不去针对XK级场景采取措施和防范未然,却寄希望于用闹剧解决问题?

钱:

对。事实上我必须提醒您直接采取防范措施是没有用的,那台摄像机所录制的一切,毫无疑问一定会发生。如果总部觉得这样做有问题,大可直接启动你们的黄石设备来个重新洗牌。

L.W.:

好吧,好吧。你知道贝叶斯定律一直充满争议。我们不能保证这是绝对可行的。更进一步的说,我们甚至不知道发生XK级事件的先验概率是多少,因此我仍然对计划提出质疑。

钱:

但值得一试。或者说,您有更好的方案吗?

L.W.:

(沉默)

钱:

那就好说了。我们需要您的许可,运送SK-BIO进入美国并搭建舞台,同时,还需要您提供演员和D级人员。

L.W.:

这意味着你们要亲手杀死你们曾经的同事。

刘:

是的。

L.W.:

(法语)不愧是基金会的员工,对自己人也足够残忍无情。

刘:

您说什么?

L.W.:

没什么。我需要一点时间。

钱:

Lindsey小姐?

L.W.:

怎么了?

钱: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晨曦.aic:

你让我这个翻译很为难。

钱:

换句话说,自然规律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它对任何人都一样。当然,对触犯规律的人也是。违反规律者会得到自然的惩罚,但那未必意味着这是种罪恶。

此次会议后,维尔德协议被制定并执行。

附录G:维尔德协议概述

该协议包括以下准备内容:

  • 根据定位信息确认陈??所通过的路段和位置,并对其进行改造保证其地貌与视频结果一致。
  • 提前疏散或者征用视频中所经过居民点的土地,在2039年前伪造相应的废墟。
  • 根据视频中的样貌特征反推与陈??同行者的外貌特征,寻找并吸收其加入基金会,并进行专门的训练。
  • 培育从欲肉教抓获的SK-BIO个体并筛选出与记录中相似者。

在上述内容准备完毕之后应当择2039年5月某天气情况与记录基本符合者开始行动,大概率下此人会降落于预定地点。谨记必须按照视频复盘得到的剧本行动,任何与视频不符的行为将被处罚。

若需要更多细节,请与你的站点主管联系。

Footnotes1. 复生次意识与神经工程学实验室,RHI-NE Lab2. 崇仁谐振器的缩写3. snc(

S

CiP

N

et

C

ommunication)格式是基金会内部标准的加密即时通讯日志文件。类似于世俗社会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但为适合基金会的相关需求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从个人终端输入信息(主要是语音和键盘,也有少数身体状况特殊的员工会对终端作相应改造),由站点aic整理并存档后再发送给同一个加密信道上的其他用户。一般来说主要用于对讲或远程会议用途,在非工作时间也被员工们用作闲暇聊天使用。

点击分享:

猜你喜欢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