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类的科普知识-霜是怎样形成的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霜是水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是一种寒冷的时候经常出现的自然现象,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霜的形成原因,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霜是怎样形成的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

  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霜降的谚语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霜降无雨露水大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

  霜降无霜一冬干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霜的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唐 · 李白《静夜思》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宋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宋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鬓微霜,又何妨 —— 宋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