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益智故事-走不出沙漠的人

2020-12-09 作者:故事大全 阅读:
  

  沙漠只能源源不断地吞噬偶尔的雨水,席卷一切挣扎生存的绿植,沙漠除了酷热的高温和漫天的风沙,一无所给,而沙漠的故事,能给到我们怎样的启迪?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沙漠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走不出沙漠的人

  沙漠中央有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十分艰苦。

  他们并不是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

  一个旅行者来到这里,当地人告诉他:“无论怎么走,到最后,他们还是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个旅行者不相信,决定找一个当地人试一试。

  他让一个小伙子带路,准备齐全后小伙子带着他出发了。

  经过半个月的跋涉后,一块绿洲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又回到了这个村子。原来他们在沙漠里饶了一个大圈,这个旅行者终于明白村庄里的人们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后来,他告诉那个小伙子:“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方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前进,就可以走出沙漠了。”

  他们再一次出发,终于走出了沙漠。

  【大道理】:

  人生就如同在沙漠中行走,很多人虽然拥有坚定的决心和能力,却依然走不出这片残酷的地带,那是因为他们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恰当的指导。

  沙漠里的鸟儿

  这是沙漠里仅存的一片小树林,树林里生活着数十只鸟儿,他们艰难地生活在这里。一只鸟儿看着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小树林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沙淹没,便想到了离开这里。于是它便对其它的鸟而说:“我们不能在这里坐以待毙了,我们要离开这里,寻找新的家园。”但是它的提议没有得到其它鸟儿的认同,它们认为四周都是沙漠,离开这里等于自寻死路。

  这只小鸟为大家不能接受它的意见黯然神伤,决定只身离去。小鸟竭尽所能经过十几个昼夜不停地飞行,筋疲力尽的它终于看到了绿洲,它欢快地叫了起来……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而其它鸟儿依旧呆在那一片小树林中,经过几次风暴后,可怜的它们同树林一起被沙堆埋葬。

  【大道理】:

  没有任何人和事物能够让我们依赖一辈子,趁早离开才能激发出我们生命中的潜能,只有经历过风雨的磨砺,才能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沙漠中的“硕大”

  由于高温缺水,沙漠中的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蒸发过多,它们的叶子通常是细小的。可有一种叫做沙漠地黄的绿色植物,居然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中长出了硕大的叶片。

  大漠茫茫,烈日炎炎。一株株沙漠地黄将叶子向天空尽情伸展着,这些叶子如同一扇扇大大的吸盘,哪怕是飘荡在空气中的忽微的水分子,也被它们吸收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其他沙漠植物的叶子要是长得大大的,不也有着同样的功效?其实。这是沙漠地黄在与恶劣环境的漫长抗争中,进化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本领。

  沙漠地黄的叶子不仅仅硕大,而且在叶面上“堆”起了许多小“丘包”,还在小丘包间“挖”出了许多沟沟壑壑。更绝的是,它所有叶子的叶柄不是长在枝杆上。而是伸入地下。与根部相连。

  这些丘包虽说疙疙瘩瘩,有几分丑陋,但它们却能更有效地挡住水分子。特别是在水汽比较多的黎明和黄昏,这些疙疙瘩瘩可就要大显神威了。

  当些微的水分子聚集成小水滴,小水滴又聚集得足够大的时候,它们因压力而滑落,滴答着汇入沟壑中;随即,它们又顺着小沟流到了根系处。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每株沙漠地黄的平均年集水量为4。2升,这些水就是它每年所需要的水量。

  仔细想想沙漠地黄的生存智慧,主要有三点:一是自我加压。它们让叶片尽可能大,还不惜生出丘包。而这些只是为了变压力为动力,使得自己能广开水源。二是注重积蓄,“点滴归沟”。三是简捷,将水直接输送到根部。所以它们收集到的水会渗透至地表以下10厘米处,据说这是落在沙漠表面的水渗透深度的10倍,这也就为它们尽情享用了。

  由此,我想到了人类。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大凡由于贪图轻松,又不知道集腋可成裘的道理,且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办好一件事情,内因是决定的因素。一个总能做到“自我灌溉”的人,即使身处再恶劣的环境。他也能微笑面对,并能以自己的不断壮大,获取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成功。

点击分享: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